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黼依的意思、黼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黼依的解釋

古代帝王座後繡有白黑相間的斧形花紋的屏風。《周禮·春官·司幾筵》:“凡封國命諸侯,王位設黼依。” 鄭玄 注:“斧謂之黼,其繡白黑采,以絳帛為質。依,其制如屏風然,於依前為王設席,左右有幾,優至尊也。”《漢書·嚴助傳》:“負黼依,馮玉幾,南面而聽斷,號令天下,四海之内莫不嚮應。” 顔師古 注:“白與黑畫為斧文,謂之黼也。依讀曰扆。扆形如屏風而曲之,畫以黼文,張於戶牖之間。”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黼依”是古代禮制中的一種特殊陳設,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1. 黼:指古代禮服或器物上繡制的黑白相間斧形花紋,象征權力與地位。
  2. 依:此處指代屏風,原義為“倚靠”(甲骨文字形為“人在衣中”,引申為依靠物)。

整體含義: “黼依”特指帝王座後繡有斧形紋飾的屏風,屬于宮廷儀仗的一部分,主要用于彰顯天子威儀。其特點包括:

文獻佐證: 《荀子·哀公》等古籍提及此物,印證其與周代禮制的關聯。這類器物常見于先秦至漢代的宮廷陳設,後世逐漸演變為華蓋等儀仗形式。

網絡擴展解釋二

黼依(fǔ yī)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衣服鮮明華麗的樣式。 拆分部首和筆畫:黼依由3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衣部、廣部和人部。總共有16個筆畫。 來源:黼依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黃鳥》中,是古代貴族用于形容他們鮮明華麗的衣着樣式。後來,黼依也被廣泛應用于文學作品和描述時尚的語境中。 繁體:黼依的繁體字為黼依。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但黼依的字形在演變過程中保持了相對的穩定,沒有太大改變。 例句:她身着一襲黼依的華服,顯得格外華麗奪目。 組詞:無。 近義詞:華麗、富麗堂皇。 反義詞:樸素、簡單。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