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恤的意思、撫恤的詳細解釋
撫恤的解釋
[comfore and compensate a bereaved family] 對因戰或因公緻傷、緻殘和犧牲以及病故人員的家屬給予物質上的幫助和精神上的安撫
詳細解釋
見“ 撫恤 ”。
亦作“ 撫卹 ”。1.撫慰救助。《後漢書·西羌傳·東號子麻奴》:“ 忍良 等以 麻奴 兄弟本 燒當 世嫡,而 賢 撫恤不至,常有怨心。”《晉書·華譚傳》:“于時兵亂之後,境内饑饉, 譚 傾心撫卹。”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江忠烈公》:“時 浙西 大水,公請帑十萬撫卹。” 冰心 《最後的安息》:“同時她又聯想世界上無數的苦人,便拿 翠兒 當作苦人的代表,去撫恤,安慰。”
(2).體恤愛護。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名實》:“公事經懷,每加撫卹。”《南史·蔡徵傳》:“俄敕遣 徵 收募兵士,自為部曲。 徵 善撫卹,得物情,旬月之間,衆過一萬。”《水浒傳》第一○五回:“當事的,平日不将軍士撫恤節制,直到鼓噪,方才給發請受。” 瞿秋白 《餓鄉紀程》二:“良朋密友,有情意的親戚,溫情厚意的撫恤,現在都成一夢了。”
(3).慰問傷殘人員或死者家屬并給以物質幫助。 鄭觀應 《盛世危言·海防中》:“且各兵弁死於戰者無以撫恤其妻子。” 茅盾 《我走過的道路·五卅運動與商務印書館罷工》:“撫恤 顧正紅 家屬一萬元,賠償工人罷工期間的損失十萬元。”
(4).指撫恤金。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五章:“真的死了,倒還可以要他一筆撫恤。”
詞語分解
- 撫的解釋 撫 (撫) ǔ 慰問:撫恤(安慰和周濟)。撫慰。安撫。撫愛。 扶持,保護:撫養成人。 輕輕地按着:‰摩。撫摸。撫琴(彈琴)。撫今追昔。 同“拊”。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恤的解釋 恤 ù 對别人表同情,憐憫:恤刑(施刑慎重,不嚴刑以逼供)。體恤。 救濟:恤金。撫恤。 憂慮:恤恤(憂慮的樣子)。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撫恤”指國家或組織對因公犧牲、傷亡、病故人員的家屬,以及傷殘人員提供物質幫助和精神安慰的綜合性保障措施。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1.定義與核心内涵
- 物質與精神結合:既包括經濟補償(如撫恤金),也包含對家屬及傷殘者的精神安撫,體現國家和社會對奉獻者的關懷。
- 實施主體:通常由國家或相關組織(如退役軍人事務部門)負責執行。
2.撫恤的分類
- 死亡撫恤:針對烈士遺屬、因公犧牲或病故人員的家屬,分為兩種形式:
- 一次性撫恤:在人員去世後一次性發放撫恤金;
- 定期撫恤:長期按月或按年給予經濟補助。
- 殘疾撫恤:面向因戰、因公、因病緻殘的人員,根據傷殘等級(十級)和性質(因戰/因公/因病)發放不同标準的撫恤金。
3.曆史與形式演變
- 早期撫恤形式包括幫耕幫種、發放糧食等,後逐步發展為貨币化撫恤金制度。
4.實施對象
- 直接對象:因公犧牲、傷亡、病故的軍人、公職人員等;
- 間接對象:上述人員的家屬,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等。
5.社會意義
- 既是對個人奉獻的褒揚,也是維護社會公平與穩定的重要舉措。
如需了解具體撫恤标準或申請流程,可參考政府官方文件或咨詢退役軍人事務部門。
網絡擴展解釋二
撫恤(fǔ xù)是一個漢字詞組,表示安撫、慰問、給予幫助或補償的意思。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手部和恤部。手部表示與手相關的事物,恤部表示關懷、慰問。撫恤的筆畫數共有11畫。
撫恤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古代,人們用"撫養"這個詞來描述照顧和培養孩子。隨着時間的推移,"撫養"逐漸演變成了現代漢語中的"撫恤",其意思也擴展到了安撫和幫助那些處于困境中的人們。
在繁體字中,撫恤的寫法和簡體字基本相同,隻是書寫的方式有所不同。繁體字中手部的寫法相對複雜一些,但恤部保持一緻。
在古代漢字的流傳過程中,撫恤也曾有過不同的寫法。根據《康熙字典》,古時候撫恤的寫法可以是“捫恤”,意味着用手輕撫,表達了慰問和幫助的意思。
以下是關于撫恤的例句:
1. 他因為意外事故受傷,得到了政府的撫恤金。
2. 我們要關懷并撫恤那些遭受不幸的人們。
3. 撫恤是我們人道主義的責任之一。
撫恤的相關組詞有:撫慰、安撫、撫養、恤助、恤濟、撫宥等。這些詞語都與安撫、關懷、幫助有着類似的含義。
與撫恤意義相近的詞有:扶持、慰勉、救濟、關愛等。
相反的意思與撫恤相對的詞包括:疏遠、虐待、冷漠、忽視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