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圖的意思、浮圖的詳細解釋
浮圖的解釋
(1) [Buddha]∶梵語音譯,對佛或*********的稱呼,也專指和尚。也作“浮屠”“佛圖”
唐浮圖 慧褒始舍于其址。—— 宋· 王安石《遊褒禅山記》
(2) [Buddha Stupa]∶指佛塔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詳細解釋
見“ 浮屠 ”。
詞語分解
- 浮的解釋 浮 ú 漂在水面上,與“沉”相對:浮橋。浮力。浮标。浮萍。浮泛。浮沉。漂浮。浮光掠影。 表面的:浮皮兒。浮土。浮雕。 空虛,不切實:浮誇。浮華。 不沉靜,不沉着:輕浮。浮躁。 暫時的:浮記。浮支。 可
- 圖的解釋 圖 (圖) ú 用繪畫表現出來的形象:圖畫。圖案。圖譜。圖鑒。 指地圖:《亞洲略圖》。圖窮匕見。 畫:畫影圖形。 計謀,計劃:宏圖(亦作“弘圖”、“鴻圖”)。良圖。 謀取,希望得到:圖謀。圖利。企圖。
網絡擴展解釋
“浮圖”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佛教相關詞彙,其解釋可歸納如下:
一、基本含義
-
指佛、佛教徒或僧人
“浮圖”是梵語“Buddha”的音譯,原意為“佛陀”(即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後引申為對佛教徒或僧人的通稱。例如,王安石《遊褒禅山記》中提到的“唐浮圖慧褒”,即指唐代僧人慧褒。
-
指佛塔
佛教建築中,“浮圖”也特指佛塔(梵語“Stupa”),如“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中的“浮屠”即為此意。曆史上,西晉時期佛教建築多稱“浮圖”,後逐漸專指高塔。
二、其他信息
- 詞源與變體
“浮圖”與“浮屠”“佛圖”為同一梵語音譯詞的不同寫法,三者可通用。
- 文化例證
如《魏書·釋老志》記載洛陽白馬寺“盛飾佛圖”,說明“浮圖”在早期佛教傳播中的建築象征意義。
三、總結
“浮圖”一詞兼具宗教人物與建築的雙重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音譯特性也反映了佛教文化在漢語中的融合過程。
網絡擴展解釋二
浮圖(fú tú)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上面的部首是“氵”(三點水),下面的部首是“圖”(tú)。根據拆分部首和筆畫來看,浮圖總共有12個筆畫。
浮圖一詞的來源與意義比較多樣。在古代,浮圖指的是繪畫技法中的浮雕,用于描述一種在平面上構成三維形象的藝術表現方式。現代語境中,浮圖也可以指代二維圖像在屏幕上的浮現。在廣泛的藝術和設計領域,浮圖可以用來指代各種形式的圖像和圖片。
浮圖在繁體中的寫法與簡體保持一緻,都是“浮圖”。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目前沒有具體的記錄。
以下是一個關于浮圖的例句:
這幅浮圖将山水畫的傳統技法與現代設計相結合,形成了獨特的藝術表達方式。
浮圖這個詞沒有明确的組詞、近義詞或反義詞。它常常用來描述圖像、圖片、繪畫等相關概念。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