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黼珽的意思、黼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黼珽的解釋

穿朝服、執玉笏。指官于朝廷。 宋 文天祥 《古心江先生以舊弼出鎮長沙謹拟古體一首為壽》:“黼珽麗三階,火龍昭紞紘。”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黼珽”是古代禮儀文化中的兩個重要元素,分别指代服飾紋飾和禮器,常見于文獻中對貴族或官員裝束的描寫:

  1. 黼(fǔ)
    指古代禮服上黑白相間的斧形花紋,通常以半黑半白的刺繡形式呈現,象征威嚴與權力。這種紋飾多用于帝王、諸侯的禮服(如“黼衣”),《周禮》中記載其為“十二章紋”之一,代表決斷之意。例如《詩經·小雅》有“玄衮及黼”的描述,凸顯貴族服飾的華美。

  2. 珽(tǐng)
    即玉笏,為上窄下寬的條形玉闆,為古代君臣朝會時手持的禮器,用以記錄要事。《禮記·玉藻》載:“天子搢珽,方正于天下”,可見其象征地位與禮儀規範。不同等級的珽材質有别,天子用玉,諸侯用象牙,士大夫用竹木。

組合意義
“黼珽”連用多見于典籍,如《左傳》中“衮冕黻珽”指代帝王或高官的禮服與禮器組合,整體體現古代禮制中“以服飾顯身份,以器物明等級”的核心思想。例如《宋史·輿服志》描述皇帝禮服時會同時提及黼紋與珽的搭配,彰顯威儀。

建議進一步查閱《周禮》《禮記》或《漢書·輿服志》等文獻,獲取更具體的制度記載與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黼珽(fǔ zēng)是一個表示官員的衣服的詞語。該詞的拆分部首是黼(fǔ)和珽(zēng),其中,黼部分的部首是黑(hēi),珽部分的部首是王(wáng)。 黼珽這個詞來源于古代中國的官員制度。在古代,官員的等級是通過官袍的顔色和服飾來顯示的。黼珽是一種黑色的官袍,通常由高級官員穿戴。這種官袍上有類似于紋章的花紋,代表着權力和地位。 在繁體中文中,黼珽的表示方式是黹羲。這是因為繁體中文通常使用更複雜的字形和字體來表示字義。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黼珽的寫法源自其部首和組成部分。黼部分由黑字旁加上衣字形成,珽部分則由服字旁和白字形成。 以下是黼珽的例句: 1. 那位官員穿着黼珽,氣派十足。 2. 他終于升任為黼珽所屬的官職。 其他與黼珽相關的詞語包括衣袍、袍服和朝服。衣袍是一般代表官員地位的官袍,而袍服通常用于表示不同官員的等級。朝服則是一種儀式上穿着的官服。 黼珽沒有明确的反義詞,但與衣袍相對應的詞語可以視為其近義詞。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