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粟的意思、賦粟的詳細解釋
賦粟的解釋
(1).征收田賦。《孟子·離婁上》:“ 求 也為 季氏 宰,無能改於其德,而賦粟倍他日。”《新唐書·食貨志五》:“天下置公廨本錢,以典史主之,收赢十之七,以供佐史以下不賦粟者常食。” 清 方苞 《<熊偕呂遺文>序》:“兇荒賦粟,不遠其居。”
(2).指田賦。 宋 曾鞏 《洪州東門記》:“其田宜秔稌,其賦粟輸於京師,為天下最。”
詞語分解
- 賦的解釋 賦 (賦) ù 舊指田地稅:田賦。賦稅。 中國古典文學的一種文體。 念詩或作詩:登高賦詩。 給予,亦特指生成的資質:賦予。賦有。天賦。禀賦。 古同“敷”,鋪陳,分布。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
- 粟的解釋 粟 ù 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實為圓形或橢圓小粒。北方通稱“谷子”,去皮後稱“小米”:粟子。滄海一粟。 古代泛稱谷類:重(恘 )農貴粟。 姓。 筆畫數:; 部首: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賦粟”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1. 征收田賦
指政府向農民征收糧食作為賦稅的行為。例如《孟子·離婁上》提到“賦粟倍他日”,即冉求擔任季氏家臣時,田賦征收量翻倍。清代方苞的《熊偕呂遺文序》中“兇荒賦粟”也體現了災年仍征稅的情況。
2. 田賦本身
直接代指需繳納的糧食稅。如宋代曾鞏在《洪州東門記》中描述當地“賦粟輸于京師,為天下最”,說明該地田賦數量居全國之首。《新唐書·食貨志》也記載了以公廨本錢補充未收賦粟官員俸祿的制度。
總結
該詞兼具“征稅行為”和“稅糧實體”雙重含義,反映了古代以糧食為主的賦稅制度。其用法在《孟子》、唐宋文獻及清代作品中均有體現,屬于典型的農業社會經濟術語。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賦粟》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向人贈送粟米。它的拆分部首是辶和米,共有8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人們用粟米作為禮物或賞賜,以表示深情厚意。《賦粟》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所以《賦粟》的古漢字寫法為賦粟.
以下是一些關于《賦粟》的例句:
1. 小明的爺爺賦粟給他,祝賀他考上大學。
2. 他用心賦粟,表達了對朋友的感激之情。
《賦粟》可以組成相關詞語,例如:賦詩、粟米、賦予。它的近義詞包括:贈送、饋贈、賞賜;反義詞則可能是接收、索取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向我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