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俯首就缚”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fǔ shǒu jiù fù(注音:ㄈㄨˇ ㄕㄡˇ ㄐㄧㄡˋ ㄈㄨˋ),其核心含义是“低下头让人捆绑,形容无法反抗或自愿认罪”。
基本释义
指在无力抵抗或主动放弃抵抗的情况下,顺从地被制服或认罪。常用于描述战败、法律制裁等场景,如“经过激烈战斗,敌人最终俯首就缚”。
近义词与反义词
用法与示例
“我军节节胜利,敌人只好俯首就缚。”
“面对确凿证据,嫌疑人最终俯首就缚。”
语境扩展
该成语不仅限于武力对抗,也可引申至道德、法律层面的屈服,例如自愿接受惩罚或承认错误。
若需进一步了解成语来源或更多例句,可参考权威词典如《汉典》或沪江在线词典。
《俯首就缚》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主动低头屈服、言听计从,没有反抗精神。
《俯首就缚》的简化字部首为亻(人),部首笔画为2画,总笔画数为13画。
《俯首就缚》这个成语的来源比较宏大,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道家经典《道德经》中的一句话:“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数,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其中“去甚”一句即寓意着《俯首就缚》这个成语的含义。
繁体字为《俯首就縛》。
古时候《俯首就缚》的写法并不完全相同,多次变化。其中最早的写法为“俯首致缚”或“俛首塈缚”,后来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写法。
1. 他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只能俯首就缚,屈服于老板的要求。
2. 在面对困难时,不要轻易俯首就缚,应该勇敢地去面对和解决。
俯首、就缚、屈服、言听计从
计上心头、言听计从、百依百顺
抗拒、顽抗、抵抗、反抗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