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拾的意思、俯拾的詳細解釋
俯拾的解釋
(1).俯身拾取。《三國志·魏志·高堂隆傳》:“士病不明經術,經術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四:“﹝ 孫何 ﹞素近視,每上殿進劄子,多宿誦精熟,以合奏牘。忽一日飄牘委地,四散俯拾,零亂倒錯,合奏不同,上頗訝之。” 宋 郭彖 《睽車志》卷四:“俄一蜣螂飛過其前,叟即舉杖,一擊堕地,俯拾裂食之。”
(2).引申以喻成事之易。《北史·周紀上》:“ 歡 ( 高歡 )違負天地,毒被人鬼,乘此掃蕩,易同俯拾。” 明 劉基 《贈杜安道》詩:“拔栅 皖城 猶俯拾,探穴 九江 無險阻。”
(3).屈尊下取。喻俯就。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胭脂》:“﹝ 臙脂 ﹞心疑 王氏 未暇往,又疑宦裔不肯俯拾。”
詞語分解
- 俯的解釋 俯 ǔ 向下,低頭,與“仰”相對:俯身。俯視。俯瞰。俯首。俯臨。俯拾即是。俯仰。 潛伏,卧伏:季秋之月“蟄蟲鹹俯在内”。 舊時公文及書信對上級或尊長的敬辭:俯允。俯念。俯恤(請求對方體恤)。俯察。俯順
- 拾的解釋 拾 í 撿,從地上拿起:拾草。拾糞。拾零(撿取某方面的零碎材料,常用于文章标題)。拾取。俯拾皆是。拾人牙慧。 收,斂,整理:收拾。拾掇。 “十”的大寫。 舊稱射箭人穿在左臂上的皮制護袖。 丢 拾 è
網絡擴展解釋
“俯拾”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俯身拾取
字面指彎腰撿起物品,常見于描述具體動作。例如:
- 《三國志·魏志·高堂隆傳》提到“取青紫如俯拾地芥”,比喻獲取功名像撿草芥般容易。
- 宋代文瑩《玉壺清話》中記載“四散俯拾”,形容撿拾散落文書的場景。
二、引申含義
- 喻成事之易
強調事物容易達成或獲取,如《北史·周紀上》中“易同俯拾”,形容掃蕩敵勢的輕易。
- 屈尊下取(較少用)
指高位者降低身份獲取某物,如《聊齋志異·胭脂》中“宦裔不肯俯拾”,暗含對身份差距的描寫。
三、用法與示例
- 成語“俯拾皆是”:形容數量多且易得,如“貝殼俯拾即是”。
- 文學化表達:如“俯拾青紫”比喻功名易得(《文選·任昉》)。
“俯拾”既可用于具體動作描述,也可通過引申表達“易得”“屈尊”等抽象概念,常見于古籍和成語中。若需更多例句或出處細節,可參考、5、10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俯拾》這個詞的意思是低頭拾取。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側是「亻」部,表示人,右側是「采」部,表示采摘、拾取的意思。它的總筆畫數是11畫。
「俯拾」一詞源于古代漢語,繁體字為「俛拾」。在古時候,「俛拾」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其中「俛」是由「亻」部和「弗」部構成,「弗」是一個古代的貌似右半邊的部首。而「拾」的上半部寫作「士」,下半部寫作「采」。這些古代的漢字形态在現代漢字中已經逐漸消失了。
例如,我們可以用「俯拾」這個詞造一個例句:小明看到地上的紙屑,他俯拾了起來。
與「俯拾」相關的組詞可以有「俯視」(向下看)、「拾荒」(撿拾廢物)等。而「俯拾」的近義詞可以是「低頭撿拾」、「屈身拾取」,反義詞可能是「仰望」、「放棄」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