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春秋 越國 範蠡 收藏財貨的井塹。 晉 王嘉 《拾遺記·周靈王》:“ 範蠡 相 越 ,日緻千金,家僮閑算術者萬人,收四海難得之貨,盈積於 越 都以為器,銅鐵之類,積如山之阜,或藏之井塹,謂之寶井。”
(2).開采寶石的礦井。《明史·雲南土司傳三》:“初, 孟密 寶井,朝廷每以中官出鎮,司採辦。” 清 谷應泰 《博物要覽·志寶石》:“ 雲南 寶井産青紅寶石。”
“寶井”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根據曆史文獻和現代使用場景,主要可從以下兩方面理解:
範蠡藏寶的井塹
源于春秋時期越國謀士範蠡的故事。據晉代王嘉《拾遺記》記載,範蠡在輔佐越國時,将大量財貨(如銅鐵等)儲藏于井中,稱為“寶井”。這種用法體現了古代對重要物資的儲存智慧。
寶石礦井
明代史料《明史·雲南土司傳》提到雲南“孟密寶井”,指開采寶石的礦井。清代文獻也記載雲南寶井産青紅寶石,說明該詞曾用于礦業領域。
地理名稱
如雲南騰沖至緬甸密支那的商路被稱為“寶井路”,因曆史上是寶石貿易通道得名。
比喻意義
現代漢語中,“寶井”可比喻珍貴資源或財富,例如描述文化瑰寶時,可用“精神寶井”等表達。
兩種曆史含義均與“珍貴資源儲藏”相關,但具體指向不同:前者是人工藏寶設施,後者是天然礦産開發。使用時需結合語境區分具體含義。
寶井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來形容特别珍貴、寶貴的泉水或井水。在中文中,它的拆分部首是宀和水,總計8個筆畫。
寶井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十四年》一書中,後來成為了古代文獻和詩詞中常用的表達方式。古人将珍貴的泉水或井水比作寶貝,引申為寶貴、珍貴的事物。
寶井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寶井。
在古代漢字書法中,寶井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一種古代的寫法是「寶井」,另一種寫法是「寳井」。
1. 那個村莊裡有一處寶井,據說水質清澈甘甜。
2. 我們終于找到了寶井,從裡面汲取到的水滋味真是美妙無比。
寶井可以作為組詞中的主體,形成一系列相關詞彙,如寶井村、寶井水、寶井泉等。
與寶井意義相近的詞語有名井、珍泉、寶泉等,它們都代表着特别珍貴、寶貴的泉水或井水。
與寶井意義相反的詞語可以是普通井、普通泉、平凡井等,它們表示普通、常見的泉水或井水,與寶井形成對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