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羹臛的意思、羹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羹臛的解釋

菜羹和肉羹。語出《楚辭·招魂》“露鷄臛蠵” 漢 王逸 注;“有菜曰羹,無菜曰臛。”泛指蔬菜或肉類做成的羹湯。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荏蓼》:“研為羹臛,美於麻子遠矣。” 宋 陸遊 《歲暮》詩:“羹臛芳鮮新弋雁,衣襦輕暖自繅絲。”一說,羹臛之别,在調味品和烹調方法不同,與有菜無菜無關。見 唐 顔師古 《匡謬正俗》卷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羹臛是漢語中表示兩種不同形态湯類食物的複合詞,最早見于《楚辭·九思》等先秦文獻。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羹”指用肉類或蔬菜調和五味煮成的帶汁食物,形态較為濃稠,如《說文解字》載“羹,五味盉羹也”,強調其調和五味的烹饪特性;“臛”則特指用肉制成的羹,形态較“羹”更為稀薄,如王逸注《楚辭·招魂》稱“有菜曰羹,無菜曰臛”。

從曆史演變角度考察,漢代典籍中已出現二字連用的例證。《淮南子·脩務訓》記載“羹臛不同,而一俱熟于鼎”,說明二者在烹饪器皿與火候處理上存在共性。唐代《藝文類聚》引《釋名·釋飲食》注“臛,蒿也,香氣蒿蒿也”,揭示其命名與氣味特征的關聯。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有三類典型用法:一是指代祭祀禮儀中的食物,如《禮記·曲禮》鄭玄注“羹臛,食之主”;二是在文學作品中象征生活境遇,如《楚辭·九歎》“時混混兮澆饡,哀當世兮莫知。覽往昔兮俊彥,亦诎辱兮系纍”王逸注“言視往古俊彥之士,亦遭枉屈”;三是醫籍中作為藥膳載體,如《金匮要略》載“當歸生姜羊肉羹”的配伍方法。

網絡擴展解釋

“羹臛”是古代漢語中表示羹湯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單字釋義

  1. 羹:通常指用蔬菜或肉類熬制的濃湯,早期多指帶湯汁的菜肴。
  2. 臛(huò):特指肉羹,尤其是無蔬菜的純肉湯。《廣韻》注為“羹臛”,漢典解釋為“肉羹”。

二、合稱含義

二者連用時有雙重解釋:

三、文獻例證

四、詞義演變

魏晉至唐宋時期,“羹臛”逐漸成為各類羹湯的泛稱,既可指代具體菜肴,也可作為湯類總稱。需注意與“羹胾”(肉羹與大塊肉組合)區分。

建議結合《齊民要術》《匡謬正俗》等古籍進一步考察烹饪細節。

别人正在浏覽...

拜識備選騁辔崔颢帶砺山河道伴颠隮疊重逗教短袖放恣發怒沖冠風貌浮躁瞶禍玩災猴池歡聚一堂環食晦心胡乃經折裝進祀記想巨望拘押所鞠子克當可泣可歌癞痢令草靈根明審冥佑密矢能否偏修辟謡前腔跂步慶拜清絜七菹犬禍認同上盜傷惋受命不受辭松開損脈素芝畋犬天之僇民鐵青推東主西惋憤王壇宛似溫廬五馭銷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