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踐的意思、更踐的詳細解釋
更踐的解釋
任職。 唐 李華 《含元殿賦》:“又有銀璫珥貂,寺人巷伯,奉宣出納之令,更踐宮中之役。” 唐 元稹 《贈太保嚴公行狀》:“公之先,自兩 漢 至 隋氏 ,郡守、列侯、駙馬、禦史、郡丞、将軍、刺史、著作郎,數百年冠冕不絶代,若公之出入更踐,位與壽極,其上無如也。”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談錄·歌詠》:“ 王文正公 曾 、 李文定公 迪 , 鹹平 , 景德 閒相繼狀元及第,其後更踐政府,乃罷相鎮 青 ,又為交承,故 文正 《送文定移鎮兗海詩》有‘錦标奪得曾相繼,金鼎調時亦踐更’之句。”
詞語分解
- 更的解釋 更 ē 改變,改換:更正。更生(重新獲得生命,喻複興)。更衣(a.換衣服;b.婉辭,上廁所)。更定(改訂)。更疊(輪流更換)。更遞。更番。更新(舊的除去,新的建起)。更張(調節琴弦,喻變更或改革)。
- 踐的解釋 踐 (踐) à 踩,踏:踐踏。踐履。作踐。 履行,實行:踐行。實踐。 陳列整齊。 特指皇帝登臨皇位:踐祚。踐極(皇帝即位)。 古同“剪”,滅除。 古同“淺”,淺陋。 筆畫數:; 部首: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更踐”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詞義解釋
- 核心含義:指“任職”或“擔任職務”。多用于描述官員或士人在不同職位上的履職經曆。
出處與例句
-
唐代文獻
- 李華《含元殿賦》提到:“寺人巷伯,奉宣出納之令,更踐宮中之役。” 此處“更踐”指宦官在宮廷中輪值任職。
- 元稹《贈太保嚴公行狀》中,用“出入更踐”描述嚴氏家族成員在曆代官場中的履職傳承。
-
宋代文獻
- 王闢之《渑水燕談錄》記載了王曾、李迪等官員“更踐政府”的經曆,即先後擔任宰相等要職。
使用特點
- 語境:常見于史書、賦文或人物行狀,強調官職的輪替或履職的延續性。
- 現代適用性:該詞現已極少使用,屬于曆史詞彙,研究古籍或古典文學時可能涉及。
如需進一步探究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含元殿賦》《贈太保嚴公行狀》等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更踐(gèng jiàn)這個詞是形容詞,意思是更加卑劣、下賤或無恥的意思。它的部首是曰(yue)和心(xin),總共有11畫。
這個詞的來源比較複雜,它最早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中,用來形容項羽的行為越來越卑劣。後來逐漸被用來形容其他人或事物的卑劣行為。
在繁體字中,更踐的寫法是「更賤」。這裡的「賤」是指卑劣、下賤的意思。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在略有不同。古時候的寫法是「更憲」,其中的「憲」表示心靈虛弱、卑下。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他的行為越來越踐,已經失去了所有的尊嚴。
2. 這個人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真是更踐。
除了更踐,還有一些類似意思的詞可用作替代,比如更惡劣、更下賤等。
與更踐相反的詞是更高尚、更優秀等表示高尚、優秀的詞語。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