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路的意思、隔路的詳細解釋
隔路的解釋
猶特别。 吳伯箫 《北極星·記一輛紡車》:“西裝革履,華麗的服飾,隻有在演劇的時候作演員的服裝,平時不要說穿,就是看看也覺得礙眼,隔路。” 奚青汶 《心裡美》:“ 王忠 這個人脾氣隔路,腦袋裡除了科學種田沒别的,一點兒搞戀愛的基本常識也沒有。”
詞語分解
- 隔的解釋 隔 é 遮斷:隔開。隔離。隔絕。隔斷。阻隔。 相去有一段距離:隔壁。隔年。隔行(俷 )。隔岸觀火(喻見人遇到困難,漠不關心,采取觀望或看熱鬧的态度)。隔牆有耳。 思想感情有距離:隔閡。隔膜。隔心。
- 路的解釋 路 ù 道,往來通行的地方:道路。公路。水路。陸路。路途。路程。路人(行路的人,喻不相幹的人)。狹路相逢。 思想或行動的方向、途徑:思路。生路。出路。路子。路數(?)。 方面,地區:外路貨。各路人馬。
網絡擴展解釋
“隔路”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和來源:
一、方言含義(東北地區常用)
-
基本釋義
源自滿語音譯,原意為“奇怪、不一樣”。現多用于形容人行為或性格與衆不同、不合群,通常含貶義。例如:“這人脾氣隔路,總跟大夥兒處不來。”()
-
延伸用法
- 可指事物或行為違背常理,如:“西裝革履在村裡顯得隔路。”()
- 也可形容特别、另類,但需結合語境判斷褒貶。
二、成語含義(較少見)
指中間存在障礙或距離,無法直接接觸或傳遞,例如信息隔路、道路隔斷等()。但此用法在現代口語中較少出現。
三、使用建議
- 方言場景:東北話中多為貶義,使用時需注意語氣和對象。
- 文學表達:在書面語中若作為成語,需明确上下文以避免歧義。
若需進一步了解方言例句或曆史演變,可參考、5、6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隔路》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距離很遠的地方或斬斷交往、聯繫。拆分部首和筆畫為門、隸、采,總共8畫。它來源于古代修建城牆的工匠隔絕城内外的路,也可以引申為心距很遠或斷絕關系。《隔路》在繁體字中保持相同的寫法。在古代,漢字寫法有多種變體,但目前現代漢字的寫法較為統一。一個例句可以是:我和他以前很親近,但由于一些原因,我們漸漸隔路了。組詞可以是隔斷、隔絕、隔離等。近義詞可以是分開、脫離,反義詞可以是靠近、接近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