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書的意思、報書的詳細解釋
報書的解釋
回信。 漢 陳琳 《飲馬長城窟行》:“報書往邊地:‘君今出言一何鄙!’” 唐 杜甫 《重過何氏》詩:“問訊東橋竹,将軍有報書。”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科場三·癸未丙戌會元》:“是年録文大半出 王 手筆,其父子最相知信,自謂此録冠絶前後,乃子必驚賞無疑,及報書至,更無他言,但雲此録此卷行世之後,吾父勿復談文可也。” 清 金農 《寄家書呈江上諸兄弟》詩:“燧易星迴遠報書,鄉愁和瘧笑驅除。”
詞語分解
- 報的解釋 報 (報) à 傳達,告知:報告。報喜。報捷。報考。報請(用書面報告向上級請示)。報廢。 傳達消息和言論的文件、信號或出版物:簡報(文字較短、内容簡略的書面報告,印發給有關部門)。電報。情報。晚報。畫
- 書的解釋 書 (書) ū 成本的著作:書籍。書刊。書稿。書香。書卷氣(指在說話、作文、寫字、畫畫等方面表現出來的讀書人的風格)。書生氣(指讀書人脫離實際的習氣)。 信:書信。書劄。書簡。書函。 文件:證書。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
“報書”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bào shū(注音:ㄅㄠˋ ㄕㄨ),其核心含義是回信,即對收到的書信進行書面答複。以下是綜合古籍和現代用法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傳統含義:
指收到信件後的書面回複,常見于古代詩文。例如:
- 漢·陳琳《飲馬長城窟行》:“報書往邊地:‘君今出言一何鄙!’”
- 唐·杜甫《重過何氏》詩:“問訊東橋竹,将軍有報書。”
-
現代延伸:
在特定語境中可指正式文件或申報材料,例如領事籤發的申報書(如提到的“領事發票”),但此類用法較少見,需結合具體上下文判斷。
二、古籍溯源
- 出處與演變:
- 最早見于漢樂府詩,後成為文人詩作中的常見表達。明代沈德符在《野獲編》中也用“報書”描述父子書信往來。
- 漢典等工具書均将其定義為“回信”,強調書面答複的性質。
三、使用示例
類型 |
例句 |
古代用法 |
“吾父勿複談文可也”(明代沈德符記載父子書信對話) |
現代用法 |
“申報書内容應簡明……并由申報人籤字”(指正式申報材料,需區分語境) |
四、注意區分
- 同音詞:避免與“報數”“暴書”等混淆。
- 現代歧義:現代部分場景中,“報書”可能指申報文件(如例句),但此用法非主流,需結合權威資料判斷。
如需進一步考證古籍原文或現代應用案例,可參考漢典、《飲馬長城窟行》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報書(bào shū)一詞的意思是指書中的扉頁,通常用來記錄書籍的出版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報(bào)的部首為卩,共6畫。
- 書(shū)的部首是⺟,共4畫。
來源:
《報》的來源很早,最早可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中,意為将信息告知他人。《書》則是根據古代的書寫方式,象形表示書本。
繁體:
《報書》的繁體寫作「報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報書」這一詞通常以簡化的形式呈現,而非完全筆劃的描寫。因此,具體的古代寫法可能根據不同時期和地域而有所差異。
例句:
1. 我買了一本新書,裡面的報書上面标注了出版社和印刷日期。
2. 這個圖書館有很多古老的報書,讓人感受到曆史的魅力。
組詞:
- 報紙(bào zhǐ):指新聞和其他信息的印刷出版物。
- 報告(bào gào):指一份詳細陳述某一事件、問題或調查結果的正式文件。
近義詞:
- 書籍(shū jí):與《報書》意思相近,泛指書寫的資料和文字。
反義詞:
- 無書(wú shū):指沒有書籍或沒有相關記錄的情況。
希望這些簡潔又友好的回答能滿足你的要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