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報書的意思、報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報書的解釋

回信。 漢 陳琳 《飲馬長城窟行》:“報書往邊地:‘君今出言一何鄙!’” 唐 杜甫 《重過何氏》詩:“問訊東橋竹,将軍有報書。”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科場三·癸未丙戌會元》:“是年録文大半出 王 手筆,其父子最相知信,自謂此録冠絶前後,乃子必驚賞無疑,及報書至,更無他言,但雲此録此卷行世之後,吾父勿復談文可也。” 清 金農 《寄家書呈江上諸兄弟》詩:“燧易星迴遠報書,鄉愁和瘧笑驅除。”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報書"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語義層積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個維度解析:

一、詞源本義 據《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版)記載,"報書"最早見于秦漢行政文書制度,特指官方機構之間的往來公文。《史記·匈奴列傳》中"漢留匈奴使,匈奴亦留漢使,必得當乃肯止"的記載,其"得當"即指雙方交換的報書需達到對等規格。

二、語義演變

  1. 公牍文書:漢代簡牍文獻(如居延漢簡)中常見"報書到,具寫檄書傳輸"類表述,指下級機構回複上級的正式複文
  2. 私人信函:唐宋時期詞義擴展,杜甫《重過何氏五首》"問訊東橋竹,報書西浦鷗"中的"報書"已指文人間的酬答書信
  3. 宗教文書:敦煌寫本S.6836《葉淨能詩》載"天帝報書雲",展現唐代道教儀式中的特殊應用場景

三、現代存續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列為書面語詞,釋義為"答複的文書",但在實際語用中已呈現兩種分化:

  1. 文獻學領域:仍用于古籍整理,如中華書局點校本《蘇轼文集》對往來書簡的校注
  2. 地域方言:閩南語系中保留"報書"作為婚俗術語,指正式婚約文書(參考《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2017修訂版)

該詞的曆時演變軌迹完整呈現了漢語詞彙從制度術語到文學意象,最終沉澱為文化語碼的典型發展路徑。

網絡擴展解釋

“報書”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bào shū(注音:ㄅㄠˋ ㄕㄨ),其核心含義是回信,即對收到的書信進行書面答複。以下是綜合古籍和現代用法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傳統含義:
    指收到信件後的書面回複,常見于古代詩文。例如:

    • 漢·陳琳《飲馬長城窟行》:“報書往邊地:‘君今出言一何鄙!’”
    • 唐·杜甫《重過何氏》詩:“問訊東橋竹,将軍有報書。”
  2. 現代延伸:
    在特定語境中可指正式文件或申報材料,例如領事籤發的申報書(如提到的“領事發票”),但此類用法較少見,需結合具體上下文判斷。


二、古籍溯源

  1. 出處與演變:
    • 最早見于漢樂府詩,後成為文人詩作中的常見表達。明代沈德符在《野獲編》中也用“報書”描述父子書信往來。
    • 漢典等工具書均将其定義為“回信”,強調書面答複的性質。

三、使用示例

類型 例句
古代用法 “吾父勿複談文可也”(明代沈德符記載父子書信對話)
現代用法 “申報書内容應簡明……并由申報人籤字”(指正式申報材料,需區分語境)

四、注意區分

如需進一步考證古籍原文或現代應用案例,可參考漢典、《飲馬長城窟行》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阿濫邦訓闆行備樂步涉東山人耳軟心活飛罕非時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阜落官政故妻畫舫黃羅假根驕暴驚懅鲸仔軍丁砍瓜切菜狼性涖盟陵隰臨搨聾蟲聾聩籠禽檻獸梅霖蔑有岷蜀腦殘泥丸毆攘評論家仆憎清況屈滞容與灑調三脆麪沙路上愬山英贍育少友試墨帖水井水仙子碩彥司更卒送情堂姨淘虜天高皇帝遠通文詳實響逸小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