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割股的意思、割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割股的解釋

舊有自割股肉以供君親食用之說,古人認為是大忠大孝的表現。《莊子·盜跖》:“ 介子推 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 文公 。”《新五代史·雜傳·何澤》:“ 五代 之際,民苦於兵,往往因親疾以割股,或既喪而割乳廬墓,以規免州縣賦役。” 宋 蘇轼 《議學校貢舉狀》:“上以孝取人,則勇者割股,怯者廬墓。” 清 顧炎武 《靈石縣東北晉介子推祠》詩:“割股固荒唐,焚山事可哂。” 魯迅 《墳·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醫學發達了,也不必嘗穢、割股。”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割股”是一個具有曆史背景的詞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一、傳統倫理含義(主要釋義)

指古代自割大腿肉為父母或君主治病的行為,被視為極端忠孝的表現。

  1. 起源與典故
    最早見于《莊子·盜跖》,記載介子推割股肉供晉文公充饑,後被引申為忠君典範。
  2. 社會背景
    宋、明等朝代将“割股療親”納入孝行表彰,甚至成為規避賦稅的手段(如《新五代史》記載)。
  3. 争議性
    清代顧炎武等學者批判其“荒唐”,認為屬于愚孝行為。

二、現代延伸含義

在股票領域,“割股”指抛售虧損股票以止損,屬投資術語。但此用法較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三、文化影響

該詞反映了古代倫理觀中對“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的矛盾态度——既強調身體不可毀傷,又推崇以自殘表達忠孝,成為儒家倫理的極端案例。

提示:若需了解股票術語的詳細用法,建議通過專業金融詞典進一步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标題:割股 段落1:詞語意思

割股是指分割股權或股份的行為。在商業和法律領域中使用較為廣泛,常用于形容出售或減少股份的操作。

段落2:拆分部首和筆畫

割股的拆分部首是刀(刂)和月(⺈),其中刀在字的左側位置,月在字的右側位置。在簡化字中,部首刀改為了刂。該字的總筆畫數為一共八畫。

段落3:來源和繁體

割股一詞源于中國古代的土地分配制度。古時候,為了平衡土地的分配,官府會将土地進行平均劃分,每人分得田地的一部分。而當一個家庭人口增多時,土地就要被劃分得更細,每個人分得的土地就會減少。這個過程就被稱為割股。

在繁體字中,割股的寫法為割股。

段落4: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古時候的割股字寫作「割股」,其中刀的形狀更加複雜,刀的刃直接與肉相連,顯示出割股這個詞的本意。

段落5: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例句:公司割股在過去五年中顯著增加,導緻股東之間的股權比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組詞:分割、改變、減少、轉讓等。

近義詞:減持、抛售、轉讓。

反義詞:增持、購買、增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