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襃饰的意思、襃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襃饰的解释

亦作“褒饰”。犹夸美。《魏书·宗钦传》:“吾少乏寻常之操,长无老成之致,凭赖贤胜,以自克勉,而来喻褒饰,有过其分。”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刘叉死后文》:“设如 子仪 、 光弼 辈,后世皆知其大功,然当时史词褒饰甚多,盖世之情如斯也。”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五》:“古者凡定諡,则考功上行状,太常博士作諡议……虽有讳恶之义,然必求其实。如 李文达 贤 、 钱文通 溥 、 刘文和 珝 、 汪荣和 鋐 ,皆彷彿其素,不过於褒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襃饰”是“褒饰”的异体字写法,现代汉语规范字形为“褒饰”。该词属于古汉语复合词,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分析:

一、字形结构解析 “褒”从衣部,本义指衣襟宽大,引申为赞扬、嘉奖;“饰”从食部,原指擦拭祭器,后扩展为修饰、夸赞之意。二字组合形成“褒饰”,表示通过言辞或行为进行赞美与美化(参考《汉语大词典》)。

二、基本词义界定

  1. 赞美性修饰:指对人物、事件进行带有褒扬性质的文字润色。如《文心雕龙》载“褒饰帝王,典诰之体也”,体现史书撰写中对君主功绩的美化表述(参考《古代汉语词典》)。
  2. 礼仪性表彰:古代礼仪制度中特指通过特定仪式、服饰或文辞进行的荣誉性表彰,常见于祭祀、封赏等隆重场合。

三、语用场景特征 该词多出现于古代文献,现代汉语使用频率较低。在具体语境中常与“贬斥”相对,如《春秋》笔法中的“一字褒饰,荣于华衮”之说,凸显其作为评价性修辞手法的特性(参考《汉语大词典》)。

四、词义演变脉络 秦汉时期主要用作礼仪术语,魏晋后逐渐扩展至文学批评领域。至明清白话小说兴盛期,衍生出“过誉”“虚美”的隐含贬义,如《阅微草堂笔记》批评“过事褒饰,反失其真”(参考《古代汉语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

“襃饰”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bāo shì,属于古汉语用法,现代使用频率较低。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该词同“褒饰”,意为夸赞、美化,多用于书面或正式语境,强调通过语言或文字对人或事物进行赞扬修饰。

  2. 引证解释

    • 《魏书·宗钦传》中提到:“而来喻褒饰,有过其分”,指对方对自己的夸赞超出了实际水平。
    • 宋代洪迈《夷坚乙志》也提到史书对名将功绩的记载存在“褒饰甚多”,说明历史记录中常有美化现象。
  3. 相关成语
    与“修饰”“夸赞”相关的成语包括:

    • 襃衣博带(宽袍大带,形容儒雅装束)
    • 矫情饰貌(故意掩饰真实情感)
    • 絺章饰句(雕琢文句)。
  4. 注意事项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常见于古籍或学术讨论中。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与“褒贬”“装饰”等近义词混淆。

如需进一步考证,建议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代汉语词典》等权威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凹心砚贬驳冰碴卜算子倡扬承奉吃铁石出疆莼羹大奖赛弹剑大腕俄然凤毛鸡胆锋锐复制鬼捏青海葵行子皇庆慌做一团精兵强将进退损益给水疾雨空夺列僊犂鹕麟跱龙旗禄命蛮蕉门对磨甎作镜乜乜踅踅扑笔牵凿凄梗齐筋小碟钦挹蝤蛴颈热能省掾时德施关发机诗毫石韦收风肆器锁阳台挺切厅长蹄羌剔牙松围城打援威化为渊驱鱼,为丛驱雀五遁响尾蛇遐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