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氏的意思、保氏的詳細解釋
保氏的解釋
古代職掌以禮義匡正君王、教育貴族子弟的官員。《周禮·地官·保氏》:“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 鄭玄 注:“諫者,以禮義正之。《文王世子》曰:‘保也者,慎其身以輔翼之,而歸諸道者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練字》:“《周禮》保氏掌教六書。” 清 昭槤 《嘯亭續錄·谙達》:“更番入衛,教授皇子騎射,名曰‘諳達’,體制稍殺於師傅,蓋古保氏之責。”
詞語分解
- 保的解釋 保 ǎ 看守住,護着不讓受損害或喪失:保衛。保管。保健。保障。保密。明哲保身。朝不保夕(早晨保不住晚上會發生什麼情況。形容形勢危急)。 維持原狀,使不消失或減弱:保持。保潔。保質。保墒。 負責:保證。
- 氏的解釋 氏 ì 古代“姓”和“氏”分用。姓是總的,氏是分支,後來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 古代稱呼帝王貴族等,後稱呼名人、專家:神農氏。太史氏。攝氏表。 氏 ī 〔阏( 〔月氏〕見“乶 )氏〕見“阏”。月”。
網絡擴展解釋
“保氏”是中國古代官職名稱,其核心含義與職責在不同文獻中均有明确記載,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詞義
“保氏”指古代負責以禮義規範君王行為、教育貴族子弟的官員,兼具監督與教學雙重職能。該詞最早見于《周禮》,拼音為bǎo shì,屬複合式官職稱謂。
二、曆史背景與職責
- 匡正君王
保氏需對君主言行進行規谏,通過禮義标準糾正其過失,類似于後世的谏議大夫。
- 教育貴族
負責培養“國子”(貴族子弟),教學内容包括“六藝”(禮、樂、射、禦、書、數),涵蓋道德規範與實用技能。
三、文獻依據
《周禮·地官·保氏》明确記載:“保氏掌谏王惡,而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鄭玄注:“谏者,以禮義正之。” 這體現了其職責的雙重性:既約束君主,又塑造貴族接班人。
四、相關補充
- 曆史演變:南朝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提到保氏與文字教育的關系。
- 讀音與結構:由“保”(保護)與“氏”(氏族)構成,暗示其職責與維護貴族體系相關。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官職在周代官制中的具體定位,可查閱《周禮》原文或相關曆史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保氏是一個姓氏,源自于中國。這個姓氏可以拆分為保和氏兩個部分。保字的部首是人,筆畫數為9。氏字的部首是氏,筆畫數為4。保字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是“⺅及口并文”。氏字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是“氏”。下面是一個關于保氏的例句:他是保氏家族的成員。
關于這個姓氏的組詞,可以有保氏家族、保氏傳承等。與保氏相關的近義詞可能是包氏、飽氏等。而反義詞則可能沒有明确的對應詞語。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