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哀的意思、割哀的詳細解釋
割哀的解釋
節哀,抑制哀傷。《三國志·魏志·陳矯傳》:“王薨于外,天下惶懼。太子宜割哀即位,以繫遠近之望。”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一》:“伏望為宗廟社稷,割哀強食。” 明 莫止 《贈何舍人赍诏南紀諸鎮》詩:“吾君謙讓不可得,割哀踐阼宏祖烈。”
詞語分解
- 割的解釋 割 ē 切斷,截下,劃分出來:割讓。割地。割棄。割舍。割除。割斷。割裂。割據。交割。割雞焉用牛刀(喻做小事情不值得費大力氣)。 災害:天降割于我家。 筆畫數:; 部首:刂; 筆順編號:
- 哀的解釋 哀 ā 悲痛:悲哀。哀求。哀歎。哀鳴。哀思。哀鴻遍野(“哀鴻”,哀鳴的大雁;喻到處都是呻吟呼號,流離失所的災民)。哀豔(詩文凄測動人而華麗)。 悼念:哀悼。默哀。 舊時稱死去母親:哀子(.母喪而父存;
網絡擴展解釋
“割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1.基本詞義
- 釋義:指節制哀傷、抑制悲痛,多用于勸慰他人或自我克制情感的語境。
- 結構解析:“割”意為割舍、抑制,“哀”指哀傷,合起來表示主動控制悲傷情緒。
2.曆史文獻出處
- 《三國志·魏志·陳矯傳》:記載陳矯勸太子曹丕“割哀即位”,以穩定政局,體現政治場合中克制私情的重要性。
- 唐代韓愈《順宗實錄》:提到“割哀強食”,強調為社稷需暫抑悲痛、振作行事。
- 明代莫止詩句:“割哀踐阼宏祖烈”,描述君主即位時抑制哀傷以繼承大業。
3.使用場景
- 多用于喪事、權力交接等重大事件中,強調以理性克制情感,維護大局穩定。
- 例:古代帝王駕崩後,臣子常勸新君“割哀”以迅速即位,避免國事動蕩。
4.近義詞與關聯表達
- 近義詞:節哀、抑哀、制悲。
- 反義詞:縱哀、恣情(指放任情感)。
5.文化内涵
- 反映儒家“克己複禮”思想,倡導個人情感服從于社會責任,尤其在禮制嚴格的古代社會意義顯著。
“割哀”是兼具情感克制與責任擔當的古典詞彙,常見于曆史文獻與勸谏場景。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引申用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割哀這個詞是指減輕或擺脫悲傷、悲痛的意思。它的拆分部首是“刂”和“哀”,刂是表示刀的意思,哀是表示悲傷的意思。根據漢字組成規則,刂在左邊,哀在右邊。根據常用部首表,刂屬于編號18的“刀”,哀屬于編號37的“心”。
割哀這個詞的來源較難确定,但可以推測它的意義可能是通過刀或割的動作來減輕或解除内心的悲傷。另外,割哀也可以理解為割斷悲傷的根源或與悲傷徹底決裂。
繁體字中,割哀的寫法與簡體字無太大差異。
在古時候,割哀可能有不同的字形寫法,但具體寫法沒有明确的記錄或規定。
例句:
1. 他割哀過後,逐漸走出了失去親人的陰霾。
2. 她鼓勵自己要學會割哀,重新開始生活。
組詞:割痛、割裂、割席、割繩、割舍
近義詞:減憂、除悲、解哀、解憂
反義詞:積憂、憾事、憂愁、傷心
希望這些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