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割哀的意思、割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割哀的解釋

節哀,抑制哀傷。《三國志·魏志·陳矯傳》:“王薨于外,天下惶懼。太子宜割哀即位,以繫遠近之望。”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一》:“伏望為宗廟社稷,割哀強食。” 明 莫止 《贈何舍人赍诏南紀諸鎮》詩:“吾君謙讓不可得,割哀踐阼宏祖烈。”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割哀是漢語古典文獻中使用的複合詞,由“割”與“哀”二字構成,字面義為“克制哀痛”。該詞最早見于《左傳·襄公二十三年》的記載:“公有姻喪,王鲋使宣子墨缞冒绖,二婦人辇以如公,奉公以如固宮。宣子殺箕遺、黃淵、嘉父……公患之,宣子曰:‘必以蕭同叔子為質,而使齊之封内盡東其畝。’對曰:‘蕭同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若以匹敵,則亦晉君之母也。吾子布大命于諸侯,而曰必質其母以為信,其若王命何?且是以不孝令也。’”後杜預注:“割哀,謂割損其哀也。”

從構詞角度看,“割”在此處為動詞,意為“舍棄、抑制”,如《禮記·郊特牲》中“割刀之用,鸾刀之貴”的“割”即表切割、斷離;“哀”指悲痛情緒。二者結合後,詞義強調在特定情境下主動節制情感,常見于描述古代禮儀或政治場合中因需守禮、顧全大局而克制私情的行為。例如《後漢書·荀彧傳》載:“昔晉文公納周襄王而諸侯景從,漢高祖為義帝缟素而天下歸心。今銮駕旋轸,東京榛蕪,義士有存本之思,兆民懷感舊之哀。誠因此時,奉主上以從人望,大順也;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也;扶弘義以緻英俊,大德也。四方雖有逆節,其何能為?若不時定,使豪傑生心,後雖為慮,亦無及矣。”此處隱含了“割哀”以謀國事的邏輯。

在權威詞典中,《漢語大詞典》明确收錄該詞條,釋義為“抑制哀痛”,引證《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元年》:“将軍宜一為天下除難,割哀自抑,不可以喪妨務”佐證其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

“割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1.基本詞義

2.曆史文獻出處

3.使用場景

4.近義詞與關聯表達

5.文化内涵

“割哀”是兼具情感克制與責任擔當的古典詞彙,常見于曆史文獻與勸谏場景。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引申用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

奧李拔還保護國玻璃鋼谄妄持齋穿紅着緑醇和祠祀瓷枕躭待刀子嘴豆腐心鵰除鬥雞亸鞚二姬俸絹封君高高在上涫湯滾滾滔滔過番寒苞寒薄鶴立雞群橫眉竪眼荒昧火速姜姜奬勞稽诟積強冷嘲熱諷冷森森藜蒸緑醑梅仙墨場磨杵成針木胎餒魂逆料奴顔婢膝遷隸淺慮崎岠親推啓谒鵲踏枝書刺舒坦訟鬼隨唱湯沐韬精妄稱未濟險阨消阻攜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