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羔鴈的意思、羔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羔鴈的解釋

見“ 羔雁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羔雁,漢語複合詞,由“羔”與“雁”兩種動物名稱組成,本義指古代用作饋贈的羔羊和大雁,後引申為禮儀性禮物或人際交往中的象征物。以下是具體解析:

  1. 基本釋義

    “羔”指幼羊,《說文解字》釋為“羊子也”;“雁”即大雁,屬候鳥。古代羔與雁常用于祭祀、聘問等場合,合稱時特指禮儀交往中的貴重禮物。據《周禮·春官·大宗伯》記載,諸侯朝觐時需“以禽作六摯”,其中“卿執羔,大夫執雁”,體現等級禮制。

  2. 具體應用

    • 聘禮象征:先秦時期,羔雁為婚姻六禮(納采、問名等)中的重要信物。《儀禮·士昏禮》載“納采用雁”,後因雁難捕獲,部分儀式改用羔羊替代,合稱“羔雁”。
    • 朝觐禮儀:漢代官員觐見君主或上級時,常以羔雁表達敬意,如《後漢書·禮儀志》提及“三公奉羔,九卿奉雁”的朝賀制度。
    • 文人互贈:唐宋時期,文人雅士互贈羔雁喻示君子之交,如白居易詩雲“持杯凝遠睇,觸物結幽情。以我殘杪身,清談遇君子。羔雁一時禮,風期千載名”。
  3. 文學引用與演變

    唐代《禮記正義》注疏中,羔雁被解釋為“取其群而不黨”“候時而行”的品德象征。宋代以後,詞義逐漸泛化,可比喻人才薦舉(如“羔雁成群”指賢士衆多),或借指謙遜有禮的态度。

  4. 現代用法

    當代漢語中,“羔雁”一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研究領域,如描述古代禮制或作為典故修辭。例如《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釋義為“小羊和雁,古代用作卿、大夫的贽禮”。

網絡擴展解釋

“羔鴈”是“羔雁”的異體寫法,屬于古代禮儀文化中的特定用詞,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小羊和雁,是古代卿大夫階層使用的見面禮(贽禮)。最初以麑鹿(幼鹿)為禮,後逐漸演變為羔雁。

二、用途與曆史背景

  1. 禮儀功能
    作為贽禮,用于晉谒、婚聘、征召等場合,象征身份與禮節。如《白虎通德論》記載:“卿大夫贽,古以麑鹿,今以羔鴈”。
  2. 等級象征
    羔雁的使用體現了周代禮制中“以禽獸别尊卑”的規則,卿大夫階層通過特定禮物彰顯地位。

三、引申意義

唐代起衍生出比喻顯貴者禮聘的用法。例如白居易《薦李晏韋楚狀》中“降羔鴈之禮命”,借指朝廷對賢士的鄭重邀請。

四、字形與讀音

五、相關詞彙

與“羔鴈”相關的成語包括“魚書鴈信”“鵰心鴈爪”等,多與書信、禮節相關。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贽禮制度或具體文獻出處,可參考《周禮》《白虎通德論》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白塔巴克什傍照秉鈞昌華苑畜耳疵癰倅然雕心雁爪跌蕩東皇公愕驚發凡起例搞兩面派高流暵赫合化黑鵝宏簡畫诏悔婚隳損獲得性免疫假寝禁籍進口車糾覈絶對倔起客裡窺競廉空犂旦例拘離開馬利亞門謝胼胝手足普羅米修士鉛淚欺詭奇南青蟬曲曲彎彎忍志桑琅琅散馬休牛神匾瘦龍水貂説好嫌歹素木素商踼跌陶叟天生天化烏台娴麗纖秀諧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