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告理的意思、告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告理的解釋

告狀,請求處理。《清平山堂話本·合同文字記》:“孩兒,明日去 開封府 包府尹 處,告理被晚伯母、親伯父打傷事。”《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一:“若查出被毆傷命,就該到府縣告理。”《清史稿·睿忠親王多爾衮傳》:“鬥毆、田、婚細故,就有司告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告理"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以從構成它的單字“告”和“理”的本義及組合後的引申義來理解,主要在古代文獻和法律語境中使用,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其核心含義指向通過正式途徑申訴冤屈或請求審理是非曲直。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字義分解與基本含義:

    • 告 (gào): 本義為報告、告訴、上報。引申為向官府或上級申訴、控告、檢舉。例如《說文解字》:“告,語也。”
    • 理 (lǐ): 本義為治玉(順着紋理加工玉石)。引申為治理、處理、整理、道理、法理、審理等義。在法律語境中,特指審理案件、明辨是非。
    • 告理: 将“告”與“理”組合,其核心意思就是(向官府或有司)申訴冤情、控告不法,請求予以審理、明辨是非、主持公道。它強調的是通過正式的、官方的渠道尋求對糾紛或冤屈的裁決和處理。
  2. 核心含義:申訴冤屈,請求審理

    • 這是“告理”最常用和最主要的含義。它指當事人(通常是受害者或認為受到不公對待的一方)向官府(如縣衙、府衙、按察司等)或有權審理的機構/官員提交訴狀,陳述案情,請求官方介入調查、審理并作出公正判決的行為。
    • 例句參考:
      • “小民含冤莫白,特來衙門告理,懇請青天大老爺明察秋毫。” (古代訴狀常用語)
      • 《水浒傳》等古典小說中常有百姓“到官府告理”的情節。
      • 明清律例中,“告理”常與“詞訟”、“控告”等詞相關聯,指啟動訴訟程式的行為。
  3. 引申含義:評理,辯明是非

    • 在非正式的或更廣泛的語境下,“告理”也可以引申為請求他人(不一定是官府)來評斷是非、講道理。這層含義更側重于尋求一個公正的判斷或說法,而不一定涉及法律程式。
    • 例句參考:
      • “鄰裡間為瑣事争執不下,便請族中長老出來告理一番。” (意指請長輩評理)
      • 在一些方言或特定語境中,可能仍有此用法,但不如“申訴審理”義項常用。
  4. 現代使用情況:

    • 在現代漢語普通話中,“告理”作為一個獨立的、常用的詞語已經非常罕見。其含義主要由“起訴”、“控告”、“申訴”、“上訪”、“評理”、“說理”等更常用的詞語承擔。
    • 它主要出現在研究古代法律、曆史文獻、古典文學作品或特定方言的語境中。

“告理”是一個具有法律和倫理色彩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向通過正式渠道(尤其是官府)申訴冤屈、控告不法行為,請求官方審理裁決以明辨是非、伸張正義。次要含義可引申為請求他人評斷是非曲直。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主要見于古代文獻或特定語境。

引用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告理”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gào lǐ(注音:ㄍㄠˋ ㄌㄧˇ),其核心含義為“告狀,請求處理”,主要用于古代司法或民間糾紛場景。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引證與用法

  1. 古代文獻

    • 《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一:“若查出被毆傷命,就該到府縣告理。”
    • 這一用法強調通過司法途徑維護權益,常見于明清小說和律法條文。
  2. 現代延伸
    部分現代資料(如查字典)提到“告理”可引申為“解釋原因”,但此義項較少見,且未被權威古籍支持。主流仍以“訴訟”為核心含義。


三、使用場景


四、補充說明

需注意,“告理”與現代“起訴”含義相近,但更側重“請求處理”的主動性,且多用于口語化表達。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司法流程,可參考《清史稿》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八荒之外半輪襃化兵仗賓人不忮不求讒陷城狐乘虛蹈隙登牆地牢地面氣壓抵瑕蹈隙逗桡惡補罰典匪止風勃歸功于孩兒還棹荒恣掍成計交金牓九閨掠鬧龍樓鳳阙蠪蛭絡石霾霃慢工出細貨滿口之乎者也麪肥汨羅江愍悼名缰利鎖膩心奇拔親睹桑林三鄰掃邊尚猶讪議生銅神漢沈幾申明深知灼見事數貪墨成風提要通則頽剝望士偉績無在曉然奚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