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蹻的意思、高蹻的詳細解釋
高蹻的解釋
民間舞蹈。表演者裝扮成戲劇或傳說中的人物,踩着有踏腳裝置的木棍,邊走邊表演。亦指表演高跷用的木棍。 清 李鬥 《揚州畫舫錄·虹橋錄下》:“置丈許木于足下,可以超乘,謂之躧高蹻。” 章炳麟 《新方言·釋器》:“《説文》:‘蹻,舉足行高也。’今舞者縳木梃於足下謂之高蹻。”
詞語分解
- 高的解釋 高 ā 由下到上距離大的,與“低”相對:高峰。高空。高踞。高原。高聳。高山流水(喻知己、知音或樂曲高妙)。高屋建瓴(形容居高臨下的形勢)。高瞻遠矚。 高度:他身高一米八。 等級在上的:高級。高考。 在
- 蹻的解釋 蹻 ā 同“跷”。 筆畫數:; 部首: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高蹻(gāo jué)是中國傳統民間舞蹈形式之一,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
舞蹈形式
表演者通常裝扮成戲劇角色或傳說人物,雙腳踩在裝有踏腳裝置的木棍上進行表演,兼具行走、舞蹈和戲劇動作。這種形式常見于節慶活動,如春節、廟會等,具有娛樂性和祈福寓意。
-
表演器具
高蹻也特指表演中使用的木棍,其高度因地域和表演需求而異,部分高蹻可達1-3米,需要表演者掌握平衡技巧。
需要注意的是,“高蹻”與“高跷”為同義詞,後者是現代常用寫法。這一傳統藝術形式在山東、遼甯、河北等地尤為盛行,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網絡擴展解釋二
高蹻一詞的意思:
高蹻(gāo jué)一詞指的是一種身高較高、站得比其他人高出許多的踮起腳尖的姿勢,用以表示某人身體努力或者自尊心的表現。
拆分部首和筆畫:
高蹻的部首是“⻊”(走部),由兩個筆畫構成。
來源和繁體:
高蹻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的“卿高蹻”。在繁體中,高蹻為「高蹺」。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高蹻可通過「卻」和「高」兩個字來表達。
例句:
他站在人群之上,高蹺着身子,顯得格外威嚴。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
組詞:高蹺姿勢、高蹺起步、高蹺行走等。
近義詞:高舉、擡高、仰望等。
反義詞:趴下、俯身、低頭等。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