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槁骸的意思、槁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槁骸的解釋

(1).枯骨。《莊子·知北遊》:“形若槁骸,心若死灰。” 晉 葛洪 《抱樸子·博喻》:“ 咎繇 面如蒙倛, 伊尹 形若槁骸。”

(2).指羸弱的身體。 宋 王安石 《與沉道原書》之二:“槁骸殘息,待盡朝夕,頓伏床枕,無足言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以下是對成語“槁骸”的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槁骸”由“槁”(指樹木幹枯失去生機)和“骸”(指屍體或骨骸)組合而成,形容人身體極度衰老、枯瘦如柴,或比喻精神萎靡、毫無生氣()。

出處與典故

  1. 《莊子·知北遊》
    原文“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用枯骨般的軀體和死灰般的心境,形容道家追求的“忘我”境界。
  2. 晉代葛洪《抱樸子》
    提到曆史人物“伊尹形若槁骸”,比喻賢士隱逸時的清瘦形象()。

用法與例句

近義與延伸

近義詞包括“形銷骨立”“骨瘦如柴”,均強調極度的消瘦或衰頹。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原文或相關研究,可參考《莊子》《抱樸子》等文獻(來源:、4、5)。

網絡擴展解釋二

《槁骸》這個詞是什麼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

槁骸的意思

《槁骸》可以指代幹燥枯萎的屍骨或是衰老不堪的人體。它常常用來形容枯槁、幹癟、無生氣的樣子。

槁骸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槁骸》由木字旁和骨字旁組成。木字旁是部首,骨字旁為構成部分。它的總體筆畫數為16畫。

槁骸的來源和繁體

《槁骸》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繁體字中,《槁骸》的寫法是「槁骸」。

古時候漢字寫法和例句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槁骸》并沒有太大變化。古代人們常用「槁骸」來形容衰老的人或是屍骨幹癟的形态。

例句:病中之人,面色槁骸,隻剩下一口氣了。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槁木、蒼槁、槁木死灰

近義詞:枯槁、幹癟、衰敗

反義詞:蓬勃、充盈、生機勃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