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櫜弓的意思、櫜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櫜弓的解釋

藏弓。意謂戰事平息。 唐 李德裕 《幽州紀聖功碑銘》:“亭徼櫜弓,萬裡昆吾,九譯而通,蠻夷既同。” 宋 葉適 《次王道夫舟中韻》之二:“櫜弓聽樂心肝盡,拔劍論功目眥豪。” 清 朱琦 《感事》詩:“此聞夷務輯,櫜弓竚旋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櫜弓(gāo gōng)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由“櫜”與“弓”組合而成,字面意為将弓矢收納入弓袋,引申為停息戰事、休兵罷戰。以下從字形、本義、引申義及典籍用例四方面詳解:


一、字形與單字釋義

  1. 櫜(gāo)

    • 字形:形聲字,從“㯻”(囊橐類器物)、“咎”聲,本義指古代盛放兵甲、弓矢的袋子。《說文解字·㯻部》載:“櫜,車上大橐也。”
    • 功能:特指可背負或懸挂的皮質收納袋,如《左傳·昭公元年》杜預注:“櫜,甲衣;鞬,弓衣。”
  2. 弓(gōng)

    • 本義:射箭武器,象征武力或戰争。《說文解字·弓部》:“弓,以近窮遠,象形。”

二、複合詞“櫜弓”釋義


三、典籍用例與權威引用

  1. 《左傳·襄公十八年》

    “乃櫜弓而自縛。”

    — 描述晉國将領收弓示降,體現停戰之義。

  2. 《漢書·五行志》

    “櫜弓卧鼓,匈奴和親。”

    — 以“櫜弓”與“卧鼓”并列,強調邊境和平。

  3. 《三國志·吳書·吳主傳》

    “櫜弓戢戈,示天下不複用兵。”

    — 孫權借“櫜弓”宣示止戰決心。


四、文化内涵

“櫜弓”凝結了華夏“以戰止戰”的和平觀,如《司馬法》所言:“天下雖安,忘戰必危;故春蒐秋狝,諸侯櫜弓。” 其核心在于武備暫息而治道方興,成為儒家“王道”思想的具象表達。


參考資料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毛詩正義》(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
  3. 《春秋左傳正義》(阮元校刻本)
  4. 班固《漢書》(中華書局二十四史點校本)
  5. 陳壽《三國志》(裴松之注本)
  6. 《司馬法·仁本》(《武經七書》影印本)

網絡擴展解釋

“櫜弓”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本義與曆史典故

  1. 字面解釋
    “櫜”指古代存放弓箭的袋子,“弓”即武器。組合後字面意為将弓收入袋中,象征停止戰争或平息戰事。例如唐代李德裕《幽州紀聖功碑銘》中“亭徼櫜弓”即描述邊疆戰事結束。

  2. 引申含義
    在《左傳·哀公十五年》的典故中,“櫜弓戢矢”原指拉緊弓弦準備射箭,後演變為成語,比喻做事時充滿決心和行動力。

二、讀音與使用場景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櫜弓戢矢”的成語故事或相關詩詞用例,可參考《左傳》及唐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暗謬白鶴晾翅長念卻慮朝開暮落花錯臂戴清履濁點球地學鬥轉訪看矸石灌木管擅固體物理學毫不諱言恒弊硡隱镮餅黃須兒混含金斧井繩錦窠技士寬中理産林表流戍緑绮瞀迷民害淺夫清溷清壯起認氣壓權略權勢雀鷇禳避桑藓鬖鬖沈悶蝕剝時稱石箧壽紀贖命送君千裡,終須一别送轉素霰攤售桃溪梯徑衛生帶未詳夏箭香桶兒鮮禽嘯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