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样的意思、格样的详细解释
格样的解释
标准式样;模样。《旧五代史·晋书·李怿传》:“时常侍 张文寳 知贡举,中书奏落进士数人,仍请詔翰林学士院作一诗一赋,下礼部,为举人格样。”《朱子语类》卷二一:“诚恐古人作文,亦须有箇格样,递相祖述。” 元 李唐宾 《风入松》套曲:“尘蒙金锁闲朱幌,泪湿香绒冷绣牀。无语傍粧臺。全不似旧时格样。”
词语分解
- 格的解释 格 é 划分成的空栏和框子:格子纸。方格儿布。 法式,标准:格局。格律。格式。格言。合格。资格。 表现出来的品质:格调。风格。人格。国格。性格。 阻碍,隔阂:格格不入。 击,打:格斗。格杀。 推究:格
- 样的解释 样 (樣) à 形状:样子。模样。图样。同样。装模作样。 种类:花样。各种各样。 做标准的东西:样板。样本。样品。榜样。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格样”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古代文献和文学作品中,其含义可以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1.基本释义
- 标准式样:指某种规范或模板,常用于官方或学术场景。例如《旧五代史》提到科举考试需用特定“格样”作为评判标准。
- 模样/样式:在文学语境中,可引申为事物的外在形态或风格。如元曲《风入松》中“全不似旧时格样”,形容物是人非的变迁。
2.语源与用法
- 由“格”(法式、标准)和“样”(样式)组合而成,强调符合既定规范。宋代程大昌诗句“自有唐家格样”,即指唐代的典范风格。
- 古代科举制度中,官方会制定“格样”作为考生答题的格式参考,如《朱子语类》提到“作诗一赋,下礼部为举人格样”。
3.文学引申
- 在诗词中常带有比喻义,例如明代罗伦的“十里西湖格样清”,以“格样”形容景致清雅的意境。
4.现代关联
- 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典文献或文学创作时,仍可能涉及该词。其核心含义与“范式”“标准”相近。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旧五代史》《朱子语类》等古籍原文,或查阅汉典()、查诗文()等工具书。
网络扩展解释二
格样(gé yàng)是一个常见的汉字词语,下面我为您提供有关这个词的相关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格具有木字旁(木)和各字头(各)两个部首,总共有10个笔画。
来源:格样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中,作为一个名词,用以形容事物的形状、样式或规格。
繁体:格样的繁体字为“格樣”。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格样的写法与今天基本相同,但是在字形上可能略有不同。
例句:这个盒子的格样很别致,非常适合装饰物件。
组词:格子、样式等。
近义词:样式、模样。
反义词:无。
以上就是关于“格样”的相关信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