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枕名。 唐 韋後 妹作之以辟邪。 唐 張鷟 《朝野佥載》卷五:“逆 韋 之妹 馮太和 之妻,號七姨信邪,見豹頭枕以辟邪,白澤枕以去魅,作伏熊枕以為宜男。”《新唐書·五行志一》:“ 韋後 妹嘗為豹頭枕以辟邪。”亦省稱“ 豹枕 ”。 明 李東陽 《麓堂詩話》:“ 夏正夫 、 劉欽謨 同在南曹,有詩名。初, 劉 有俊思,名差勝,如《無題》詩曰:‘簾幕深沉柳絮風,象牀豹枕畫廊東。’”
“豹頭枕”是古代一種具有特殊寓意的枕頭,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基本定義
豹頭枕是唐代出現的一種枕具,外形設計模仿豹頭,材質多為瓷質,表面常飾有明快圖案。古人認為它具有辟邪驅邪的功能,尤其在南方地區作為床上辟邪之物使用。
曆史淵源
據《新唐書·五行志》和唐代張鷟《朝野佥載》記載,此物與韋後(唐中宗皇後)的妹妹有關。韋後之妹馮太和之妻(號七姨)信奉巫邪之術,曾制作豹頭枕以辟邪,同時還有白澤枕(驅魅)、伏熊枕(祈求生子)等同類器物。
文化象征
豹在古代被視為威猛祥瑞之獸,其形象常用于鎮宅驅邪。豹頭枕的命名既源于外形,也寄托了古人借助猛獸之力抵禦災厄的心理。明代李東陽詩中“象牀豹枕畫廊東”一句,亦印證了豹枕作為奢華物件的文化意象。
别稱與演變
該枕在文獻中也被簡稱為“豹枕”,如《麓堂詩話》中的記載。其功能從實用寝具逐漸演變為兼具裝飾與信仰意義的物品。
豹頭枕是唐代結合實用性與巫術信仰的典型器物,反映了古代社會對辟邪文化的重視,同時展現了工藝與民俗的結合。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新唐書》《朝野佥載》等原始文獻。
豹頭枕是一種古代家具,用于枕着頭部的一種枕頭。它的名稱來源于其形狀,枕頭兩端采用豹頭造型,因此得名“豹頭枕”。
豹頭枕的拆分部首是豸(豹字旁),它的筆畫數為14畫。
豹頭枕最早可追溯到中國古代,它是一種傳統的寝具。在古代,人們相信豹頭枕具有辟邪和驅病的作用,因此經常被用于睡眠。
豹頭枕的繁體字是豹頭枕。
古代對豹頭枕的漢字寫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豹枕”,另一種是“豹頭枕”,其中“枕”是共同的部分,不同之處在于是否加入“頭”字。
1. 他使用豹頭枕來增加睡眠的舒適度。
2. 在古代,豹頭枕被認為可以保護人們的健康。
1. 枕套:用來保護豹頭枕的外套。
2. 枕頭:指一般的枕頭。
3. 枕木:用來支撐或舒適枕頭的木塊。
豹形枕、獸頭枕、獸面枕
普通枕、木制枕、靠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