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 末譯詞。指國家設的科學研究機構。 鄭觀應 《盛世危言·法國激勵人材說》:“ 法國 巴黎斯 京城,向有格物大舘。歲出諸題,重加奬賞,令人作論或著書。”
“格物大館”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曆史語境和文化背景:
“格物大館”源于《禮記·大學》中的“格物緻知”,強調通過觀察實物、實踐探索來獲取真知。這一概念被後世學者(如李時中)引申為學習方法論,主張将理論結合實物研究,尤其在教育、科學領域提倡實證精神。
在近代文獻中,“格物大館”被用作譯詞,指代國家設立的科學研究機構。例如,鄭觀應在《盛世危言》中提到法國巴黎設有此類機構,用于資助科研課題和學術著作。這一用法反映了清末對西方科學體系的引進與本土化诠釋。
兩種解釋的關聯在于,清末學者借用“格物”這一傳統概念來翻譯西方科學機構,既保留了“探究事物本質”的核心理念,又賦予了新的時代内涵。具體含義需根據上下文判斷,例如在古籍中多指方法論,而在清末文獻中多指實體機構。
《格物大館》是一個漢語詞組,意為“研究事物的大機構”或“探索萬物的大殿堂”。它出自《大學》一書,是中國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概念。
《格物大館》的拆分部首是“木”、“大”和“殳”,筆畫總數為17個。
《格物大館》一詞最早出現在《大學》一書中。《大學》是《四書五經》之一,是中國古代儒家經典之一。《大學》強調了人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要義,内容包括學習的方法和道德行為的規範。
《格物大館》的繁體字為《格物大館》。
在古代,《格物大館》的字形寫作“䊁物大館”。隨着時間的推移和漢字的演變,字形逐漸變化為現今的形式。
1. 他在科學研究領域中建立了一個真正的《格物大館》。
2. 《大學》中提到了《格物大館》,意味着要在學習和研究中盡心盡力。
格物、格物緻知、格物緻知誠意、大館、館内、館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研究機構、科學實驗室、學術中心、探索殿堂
無知無識、不思進取、愚昧落後、敷衍了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