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詩的意思、格詩的詳細解釋
格詩的解釋
(1).介于今體詩與古體詩之間的一種詩體,或稱半格詩。 清 納蘭性德 《渌水亭雜識》卷四:“ 建安 無偶句, 西晉 頗有之,日盛月加,至 梁 陳 謂之格詩,有排偶而無粘。 沉 宋 又加翦裁,成五言 唐 律。《長慶集》中尚有半格詩。” 清 汪立銘 《白香山後集格詩注》:“顧格詩之義雖亡考,而見諸公之文章者可證……由是觀之,格者但别於律詩之謂,公前集既分古調樂府、歌行以類各次於諷諭、閒適、感傷之卷,後集不復分類别卷,遂統稱之曰格詩耳。時本於十一卷之首,格詩下復繫歌行雜體字,是以格詩另為古詩之一體矣。”
(2).在科舉中作為标準規格的詩。《舊五代史·晉書·李怿傳》:“時常侍 張文寶 知貢舉,中書奏落進士數人,仍請詔翰林學士院作一詩一賦,下禮部,為舉人格樣。學士 竇夢徵 、 張礪 輩撰格詩格賦各一,送中書,宰相未以為允。”
詞語分解
- 格的解釋 格 é 劃分成的空欄和框子:格子紙。方格兒布。 法式,标準:格局。格律。格式。格言。合格。資格。 表現出來的品質:格調。風格。人格。國格。性格。 阻礙,隔閡:格格不入。 擊,打:格鬥。格殺。 推究:格
- 詩的解釋 詩 (詩) ī 文學體栽的一種,通過有節奏和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 * 感:詩歌。詩話(a.評論詩人、詩歌、詩派以及記錄詩人議論、行事的著作;b.古代說唱藝術的一種)。詩集。詩劇。詩篇。詩人。詩章。詩史
網絡擴展解釋
“格詩”的含義可從兩個角度解釋,具體如下:
一、作為詩體分類
-
定義與起源
“格詩”是中唐時期詩人(如白居易)對詩歌的一種分類,特指古體詩。白居易在《長慶集》中将非樂府歌行的作品分為“律詩”(近體詩)和“格詩”(古體詩),其中格詩包括五言、七言古體詩。
-
形式特點
介于古體詩與近體詩之間,又稱“半格詩”。其特點是有排偶但無嚴格的平仄粘對規則,如梁陳時期的部分詩作,後逐漸發展為唐代律詩。
二、作為形容詞性成語
-
基本含義
形容詩歌或藝術作品的格調高雅、文詞優美,也可用于贊美人的言辭、舉止優雅。
例句:他的畫作充滿格詩之美,令人沉醉。
-
使用場景
適用于文學、音樂、繪畫等多領域,但此用法多見于現代通俗解釋,權威性較低,需結合語境理解。
三、補充說明
- 曆史演變:宋代文獻中,“格詩”亦指科舉考試中的标準詩體,強調格式規範。
- 與“格律詩”的區别:格律詩(近體詩)是唐代成熟的詩體,有嚴格的平仄、對仗規則;而“格詩”多指結構較自由的古體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長慶集》《渌水亭雜識》等古籍,或查閱漢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格詩(gé shī)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它擁有多重含義和用法。下面我将為您介紹格詩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格(gé)的拆分部首是木,并且它由十三畫組成;
詩(shī)的拆分部首是言,并且它由十九畫組成。
來源:
格詩這個詞語的來源較為複雜,其中一個來源是中國古代詩歌藝術的一種形式,它具有特定的詩體結構和韻律。此外,格詩還可以指代與其他藝術形式相結合的詩歌創作。
繁體:
格詩在繁體中寫作「格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格詩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但整體上基本相似。不同的書法師傅可能會有略微變化的寫法。
例句:
1. 他的格詩充滿了無限的想象力和文學藝術。
2. 我們一起欣賞格詩,領略其中的美妙與哲理。
組詞:
格詩常見的組詞有格言(gé yán)、格調(gé diào)等。這些詞語與格詩相關,但又有各自獨立的含義和用法。
近義詞:
格詩的近義詞包括韻詩、絕句等。它們在形式上有些不同,但都屬于詩歌創作的一種形式。
反義詞:
格詩的反義詞較為難以界定,因為它可以包含多種類型的詩歌形式。然而,如果要在意義上尋找反義詞,可以考慮非詩歌創作或不按照特定結構和韻律創作的詩歌。
希望以上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我将非常樂意為您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