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更行的意思、更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更行的解釋

《詩·鄘風·蝃蝀》:“女子有行。” 鄭玄 箋:“行,道也,婦人生而有適人之道。”後因以“更行”指改嫁。《南史·徐孝嗣傳》:“父被害, 孝嗣 在孕,母年少,欲更行,不願有子。”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更行”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詞義解釋

“更行”指改嫁,專用于描述女性在丈夫去世或婚姻關系結束後再次嫁人。該詞源于《詩經·鄘風·蝃蝀》中“女子有行”的表述,漢代鄭玄注解“行”為“適人之道”(即女子出嫁的倫理規範),由此引申出“更行”表示改變婚姻狀态。

曆史用例

  1. 《南史·徐孝嗣傳》記載:“父被害,孝嗣在孕,母年少,欲更行,不願有子。”此處的“更行”即指徐孝嗣的母親在丈夫去世後試圖改嫁。
  2. 古代禮教強調“從一而終”,改嫁行為常受社會輿論壓力,因此“更行”一詞隱含着對女性婚姻選擇的倫理評判。

讀音與結構

現代使用

當代語境中,“更行”已極少使用,多出現在古籍研究或文學作品中。其近義詞為“再醮”“改嫁”,反義詞可對應“守節”。使用時需注意曆史背景,避免與現代中性詞彙混淆。

如需具體古籍原文或不同時期用法對比,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更行(gēng xíng)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更”是左右結構的漢字部首,意為改變、變更;“行”是上下結構的漢字部首,意為走、行動。 根據漢字拆分規則,部首“更”的筆畫數為7,部首“行”的筆畫數為6。因此,整個字“更行”的總筆畫數為13。 《更行》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論語》中的一句話:“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其中,“坦蕩蕩”就是指心胸開闊、态度誠實的意思。而“更行”一詞則引發了人們對于個人修養和社會進步的思考。 在繁體字中,“更行”保持相似的形狀和意思,隻是書寫方式略有差異。 古時候“更行”的寫法也有變化,主要體現在隸書和篆書上。例如,在隸書中,“更行”字的結構稍微有所變動,呈現出更加古樸的風格。 以下是《更行》的一些例句: 1. 青年人應不斷更行自己的思想觀念,以適應社會的發展。 2. 隻有不斷更行,我們才能在競争中保持競争力。 3. 我們應該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更行,以便成為更好的人。 與“更行”相關的組詞包括:改變、變更、更新。 與“更行”意思相近的詞語有:變革、改正、改良。 與“更行”意思相反的詞語有:固守、保持、不變。 希望以上内容能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