鲠諒的意思、鲠諒的詳細解釋
鲠諒的解釋
剛正信實。 宋 李綱 《與張相公書》:“軟美者進,骾諒者疎,逆耳苦口之言不聞,曲突徙薪之謀不至。”
詞語分解
- 鲠的解釋 鲠 (鯁) ě 魚骨: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魚骨卡在嗓子裡。 直:骨鲠。鲠直(同“梗直”、“耿直”)。鲠言。 筆畫數:; 部首:魚; 筆順編號:
- 諒的解釋 諒 (諒) à 寬恕:諒解(?)。諒察。體諒。見諒。原諒。 信實:諒直(誠信正直)。 推想:諒必。諒已上車。 固執,堅持成見。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鲠諒”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屬于古漢語用法,具體解釋如下:
-
基本詞義
“鲠諒”指人性格或品行的“剛正信實”,即正直、誠實且堅持原則。其中:
- 鲠(gěng):本義為魚骨,引申為正直、不阿谀(如“骨鲠之臣”)。
- 諒(liàng):本義為誠信、體察,引申為信實、坦誠。
-
出處與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宋代李綱的《與張相公書》:“軟美者進,骾諒者疎……”(意為“圓滑逢迎者被重用,剛正信實者被疏遠”)。句中通過對比,凸顯“鲠諒”者因正直而不受重視的社會現象。
-
語境分析
在古漢語中,“鲠諒”多用于描述士大夫或官員的品格,強調不妥協、不虛僞的特質。例如古代奏疏或書信中,常以此詞褒贊忠直之士。
-
現代適用性
該詞現代已極少使用,屬于生僻詞彙。若需表達類似含義,可替換為“耿直”“剛正不阿”“誠樸”等更通用的詞語。
提示:如需進一步了解“鲠”與“諒”的單獨釋義,可參考《說文解字》或《古代漢語詞典》等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鲠諒》一詞的意思是指對他人的過失、錯誤或不當行為的責備或指責,具有責難和譴責的含義。
該詞的拆分部首是魚和兩個口,其中魚表示與水有關,口則表示言語。它的總共有13個筆畫。
《鲠諒》一詞源于古代漢語,是由魚的聲音(鲠,gěng)和意思譴責的詞語(諒,liǎng)組成的。在繁體字中,該詞的寫法為「鯁諒」。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鲠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在甲骨文中,鲠字的形狀與魚形相似,魚身邊有豎直的橫杠。而在金文和隸書中,鲠字則寫作魚的形狀加上一條垂直線。
以下是一些關于《鲠諒》一詞的例句:
1. 我不應該對他的錯誤鲠諒,而應該更加理解他。
2. 當她犯了錯時,他沒有責怪她,而是以寬容的态度對待她,沒有進行鲠諒。
3. 張先生因為鲠諒他人的過失,導緻了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和争執。
一些與《鲠諒》相關的詞彙和短語包括:責備、指責、批評、譴責、非難等。這些詞語都有類似的意思,都是指對他人的錯誤、過錯或不當行為進行責難或譴責。
與《鲠諒》相反的詞彙則包括:寬容、原諒、體諒等。這些詞語表示對他人的錯誤或過失持寬容、理解和寬慰的态度。
希望以上回答能夠滿足您的需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