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見禮的意思、抱見禮的詳細解釋
抱見禮的解釋
清 代王公大臣觐見皇帝時的一種隆重禮節。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西域用兵始末》:“命王公大臣皆從往陪宴, 阿 逆行抱見禮,上從容撫慰。”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九章:“ 皇太極 親自出城十裡迎接,見面時,以 饒餘郡王 阿巴泰 為首,一個一個輪流屈一膝跪在他的面前,抱住他的腰,頭腦左右擺動兩下,而他則松松地摟抱着對方的肩背。行畢這種最隆重的抱見禮,一起回到京城。”
詞語分解
- 抱的解釋 抱 à 用手臂圍住:擁抱。抱小孩兒。合抱。抱殘守缺(形容保守,不知進取)。 圍繞,環繞:山環水抱。抱廈(房屋前面加出來的門廊,亦指後面毗連的小房子)。 胸懷願望,志向:抱負。 心裡存着,懷有:抱怨。抱
- 見禮的解釋 .朝見之禮。《漢書·王莽傳下》:“其封 林 為 建德侯 , 逡 為 封德侯 ,位皆特進,見禮如三公。” 顔師古 注:“朝見之禮。”.泛指見面行禮。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傳歌》:“ 蘇師父 來了,孩
網絡擴展解釋
抱見禮是清代滿族特有的傳統禮節,具有獨特的文化内涵和演變過程。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起源
抱見禮是滿族早期的重要禮俗,行禮時雙方通過抱腰接面表達情感,常見于親人久别重逢或鄭重告别場合。該禮節最早可追溯至《滿文老檔》太祖朝記載,體現了滿族遊牧民族直率、質樸的情感表達方式。
二、禮儀形式
- 動作規範:行禮者需屈一膝跪地,抱住對方腰部,頭部左右擺動兩下,對方則以松摟肩背回應。
- 適用對象:最初通行于同輩、不同輩及男女之間,後成為清代王公大臣觐見皇帝、迎接凱旋将領或外族首領時的國家禮儀。
三、演變與消亡
- 文化沖突:清中期後,因漢族倫理觀念影響,認為此禮“不甚雅觀”,逐漸被執手禮替代。
- 制度分化:廣義的民間抱見禮(風俗)在清中期消失,而狹義的官方抱見禮仍保留于特定場合,如接見蒙古首領或受降儀式。
四、文獻記載
《嘯亭雜錄》記錄了阿睦爾撒納向乾隆行抱見禮的場景,姚雪垠《李自成》亦描述了皇太極迎接将領時的抱見禮細節,印證其作為國家禮儀的莊重性。
五、文化意義
該禮節反映了滿族平等親密的民族性格,與漢族嚴格等級禮儀形成鮮明對比。其存續過程體現了滿漢文化交融的曆史軌迹。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抱見禮這個詞源自漢語,意為向對方表示尊敬或問候的禮儀動作。接下來我将分段回答你的問題: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抱的部首是手,筆畫數為8;
- 見的部首是見,筆畫數為7;
- 禮的部首是示,筆畫數為5。
來源:
抱見禮是中國文化中常見的禮儀動作,多用于表達對長者、上級、客人或長輩的敬重之情。
繁體:
抱見禮的繁體寫法是「抱見禮」。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文獻記載,抱見禮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的形态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保持了現代漢字的形狀和結構。
例句:
1. 孩子跑到爺爺面前,抱着他的腿行抱見禮。
2. 他雖然地位高但待人謙和,每次見我都抱見禮。
組詞:
抱頭見影、心懷感激、禮貌待人
近義詞:
拜候、問候、緻敬
反義詞:
冷漠、無禮、冷淡
希望以上回答能滿足你的需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