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浮末的意思、浮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浮末的解釋

舊指工商行業。古代以農為本,工商為末,以其追逐浮利,故稱。 漢 王符 《潛夫論·浮侈》:“今察 洛陽 ,浮末者什於農夫,虛僞遊手者什於浮末。” 晉 葛洪 《抱樸子·诘鮑》:“至於季世,官失佃課之制,私務浮末之業,生穀之道不廣,而遊食之徒滋多。” 宋 司馬光 《稷下賦》:“誠能撥去浮末,敦明本初,修先王之典禮,踐大聖之規模。”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浮末”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因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主要可分為以下兩類解釋:

一、古代經濟術語

在古代社會,“浮末”指代工商業。古人以農業為根本(“本”),而将工商業視為次要行業(“末”),認為工商業追求浮利、缺乏穩定性,故稱“浮末”。例如:

二、現代引申義(成語用法)

現代語境中,“浮末”常作為成語,形容浮躁、膚淺的表面現象,強調缺乏深度和真實内涵。例如:

三、使用注意

需根據上下文區分具體含義:

  1. 讨論古代經濟時,指工商業;
  2. 現代日常或文學語境中,多用于批判淺薄浮躁的風氣。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出處,可參考《潛夫論》《抱樸子》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浮末(fú mó)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浮”部分是由水(氵)和夫組成,表示水的表面浮現出的景象。而“末”部分則是由木和目組成,表示樹木的頂端。因此,浮末一詞可以理解為樹木頂端在水面上漂浮的景象。 根據筆畫數來看,浮末共有11個筆畫。具體拆分和構成為:氵(3畫)+ 夫(4畫)+ 木(4畫)+ 目(4畫)。 浮末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漢字演變過程中。在古時候,漢字的形态和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例如,“浮”字的古代寫法是「洑」,展現出水流的樣子,而“末”字的古代寫法是「木」,表示樹木的根部。隨着時間的推移,漢字形态不斷演變,最終形成了現代的“浮”和“末”。 在繁體字中,浮末的寫法與簡體字一緻。 以下是一些關于浮末的例句: 1. 潮水在浮末間輕輕地悠悠流動。 2. 婆娑的樹影在浮末上翩翩起舞。 與浮末相關的組詞包括:浮光掠影、浮生若夢、浮想聯翩等。這些詞語都包含了浮動的意象,描述了事物的轉瞬即逝、虛幻不實的狀态。 近義詞可以包括:浮華、浮躁、浮動等。這些詞語都涉及到事物的表層變化和不穩定性。 反義詞可以包括:沉靜、穩定、實在等。這些詞語則展示了事物的沉重和持久的特點,與浮末形成鮮明對比。 希望以上内容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