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浮末的意思、浮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浮末的解釋

舊指工商行業。古代以農為本,工商為末,以其追逐浮利,故稱。 漢 王符 《潛夫論·浮侈》:“今察 洛陽 ,浮末者什於農夫,虛僞遊手者什於浮末。” 晉 葛洪 《抱樸子·诘鮑》:“至於季世,官失佃課之制,私務浮末之業,生穀之道不廣,而遊食之徒滋多。” 宋 司馬光 《稷下賦》:“誠能撥去浮末,敦明本初,修先王之典禮,踐大聖之規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浮末是漢語中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義與引申義兩個層面解析:

  1. 字面本義

    “浮”指物體漂于液體表面,“末”指事物的末端或細微部分。二者結合,最初指代液體表面漂浮的泡沫或雜質,例如茶湯、酒液上層的浮沫。這一用法見于古代文獻對飲品的描述,如《齊民要術》中記載釀酒時“撇去浮末”的步驟。

  2. 引申象征義

    在文學與哲學語境中,“浮末”被賦予抽象含義:

    • 喻指表面化、不實質的事物,如蘇轼《答謝民師書》批評“浮末之文,不足觀也”,強調文章應具備深層思想而非流于形式。
    • 道家典籍中,《淮南子》以“去浮末,守本真”表達摒棄虛華、回歸本質的哲學主張。
  3. 現代使用範疇

    當代漢語中,“浮末”除保留部分古文用法外,更多用于批評性語境,如形容社會現象“追逐名利浮末,忽視精神根基”,體現對淺層價值觀的反思。此用法在社會科學論文中常見,中國社會科學院相關研究曾援引該詞分析消費主義現象。

網絡擴展解釋

“浮末”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因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主要可分為以下兩類解釋:

一、古代經濟術語

在古代社會,“浮末”指代工商業。古人以農業為根本(“本”),而将工商業視為次要行業(“末”),認為工商業追求浮利、缺乏穩定性,故稱“浮末”。例如:

二、現代引申義(成語用法)

現代語境中,“浮末”常作為成語,形容浮躁、膚淺的表面現象,強調缺乏深度和真實内涵。例如:

三、使用注意

需根據上下文區分具體含義:

  1. 讨論古代經濟時,指工商業;
  2. 現代日常或文學語境中,多用于批判淺薄浮躁的風氣。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出處,可參考《潛夫論》《抱樸子》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巴旦杏邊邑彪形大漢不是個兒拆字長桑君長謡承荷乘軒鶴馳驅蟲旋次息麤浮傣曆大窠大腿蠹書兒撬瘋狗扶欄傅飾告幺貢聲狗頭軍師觀窺寒瓜會語活鲅鲅甲絣見地艱阨叫奡狡焉思逞家長制金閨子進摺懻中略綽口類列裡手鎏銀瞞昧陪頓譜第青蒲青絲窮問七絃區種三年艾色勃哨兵飾裝訟堂太陰煉形呫唫悌睦婉媚小題大作協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