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料的意思、敷料的詳細解釋
敷料的解釋
(1) [dressing]∶包傷用品,繃帶,用以覆蓋瘡、傷口或其他損害的材料(如軟膏、紗布)
(2) [soak]∶治療痛處或傷口用防腐或抗菌素溶液浸濕過的敷布
詳細解釋
外科用來包紮傷口的紗布、藥棉等。
詞語分解
- 敷的解釋 敷 ū 布置,鋪開,擺開:敷設。敷陳(鋪陳,詳細叙述)。敷衍(a.叙述并發揮,亦作“敷演”;b.做事不夠負責或待人不懇切,隻做表面上的應付;c.勉強維持)。 塗上,搽上:敷藥。敷粉。 足夠:入不敷出。
- 料的解釋 料 à 估計,猜想:料想。預料。 可供制造其他東西的物質:材料。料子。備料。 喂牲口用的谷物:草料。 一種熔點較低的玻璃,用來制造器皿或工藝品:料器。 烹調時的調味品:調料。 整理,處理:料理。 量詞
網絡擴展解釋
敷料是醫療領域中用于處理傷口或創面的輔助性材料,主要作用是覆蓋、保護并促進愈合。以下從定義、分類、作用及適用範圍等方面進行詳細說明:
一、定義與基本概念
敷料指用于覆蓋傷口或創面的材料,最初以傳統紗布為主,現代發展為多種功能型材料。其核心功能包括吸收滲出液、隔離污染、促進愈合等。英文對應詞為“Dressing”。
二、分類與常見類型
- 傳統敷料
以幹紗布、油紗為主,主要用于簡單覆蓋傷口和吸收滲液,但存在易粘連傷口、更換疼痛等問題,不適用于感染性傷口。
- 現代功能型敷料
- 交互式敷料:允許氣體交換,平衡傷口濕度。
- 藻酸鈣/銀敷料:含抗菌成分,預防感染。
- 泡沫/水膠體敷料:高效吸收滲液,減少更換頻率。
- 生物活性敷料:含高分子或生物材料,促進細胞再生。
三、主要作用
- 保護創面:防止機械損傷、化學刺激和細菌感染。
- 促進愈合:維持濕潤環境,加速組織修複。
- 管理滲液:吸收分泌物,避免傷口浸漬。
- 減少疼痛:部分敷料可降低更換時的疼痛感。
四、適用範圍
包括普通外傷止血、慢性潰瘍(如糖尿病足)、術後創面護理等,需根據傷口類型選擇合適敷料。
五、注意事項
感染性傷口需配合抗菌治療,傳統紗布不推薦用于複雜創面。現代敷料雖功能多樣,但需在專業指導下使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産品,可參考醫療用品分類指南或咨詢醫護人員。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敷料是用于包紮傷口或治療傷病的一種材料。下面是敷料的詳細信息:
一、拆分部首和筆畫
敷料的拆分部首是⽥(田)和⺈(并列的兩個叉)。根據《康熙字典》,敷料的總筆畫數為8畫。
二、來源
敷料一詞源自于漢語。在古代,人們使用布料來包紮傷口或使用特定的藥物覆蓋傷口,以促進傷口愈合。這種做法逐漸演變為現代醫療中使用的敷料。
三、繁體
敷料在繁體中的寫法為「敷料」,與簡體字寫法相同。
四、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敷料的字形可能略有不同。然而,由于敷料一詞沒有最早的漢字記錄,我們無法準确得知其古時候的寫法。
五、例句
1. 這種敷料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可以幫助傷口更快愈合。
2. 醫生建議使用抗菌敷料來減少感染的風險。
3. 我在藥店買了一些敷料和外用藥品,準備自己處理小傷口。
六、組詞
根據敷料的含義,可以組成以下相關詞語:
1. 敷藥:在傷口上覆蓋藥物進行治療。
2. 敷貼:将敷料覆蓋在傷口上并固定。
3. 敷布:用布料包紮傷口。
4. 敷治:使用敷料進行治療。
七、近義詞
與敷料意思相近的詞語包括:
1. 包紮:用紗布等材料固定傷口。
2. 繃帶:用于固定傷口或肌肉的彈性材料。
3. 藥膏:可以塗抹在傷口上的藥物。
八、反義詞
敷料的反義詞有:
1. 暴露:不使用敷料,使傷口暴露在外。
2. 裸露:也指傷口未被任何材料覆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