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籍的意思、賦籍的詳細解釋
賦籍的解釋
分配徭役。《尚書大傳》卷一下:“急則不賦籍,不舉力役。” 鄭玄 注:“籍,公家之常徭。”
詞語分解
- 賦的解釋 賦 (賦) ù 舊指田地稅:田賦。賦稅。 中國古典文學的一種文體。 念詩或作詩:登高賦詩。 給予,亦特指生成的資質:賦予。賦有。天賦。禀賦。 古同“敷”,鋪陳,分布。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
- 籍的解釋 籍 í 書,書冊:古籍。書籍。經籍。典籍。 登記隸屬關系的簿冊;隸屬關系:籍貫。戶籍。國籍。學籍。 登記:籍沒(?)。籍吏民。 征收:籍田。 〔籍籍〕a.形容紛擾很大;b.形容名聲很大;c.形容縱橫交
網絡擴展解釋
“賦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分配徭役”,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 賦籍(拼音:fù jí)指古代官府對民衆徭役的分配和管理。這一概念源自《尚書大傳》,鄭玄注解為“籍,公家之常徭”,即通過登記戶籍來明确徭役責任。
二、詞源解析
- “賦”的本義與稅收相關,如田賦、賦稅(參考)。在“賦籍”中,引申為官府對勞役的征調。
- “籍”指戶籍冊簿,即登記人口信息的官方文件,用于統計和管理人力。
三、使用場景
- 曆史行政制度:常見于古代文獻,如《尚書大傳》記載:“急則不賦籍,不舉力役”,表明賦籍是調節社會勞役的重要手段。
- 現代語境:多用于學術讨論或曆史研究,書面性較強。
四、相關文獻
- 《尚書大傳》卷一下:“急則不賦籍,不舉力役。”鄭玄注:“籍,公家之常徭。”(、4、5均引述此經典出處)
五、延伸說明
部分資料(如)提到“賦籍”有“登記身份”的引申義,但此用法非主流,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流解釋仍以“分配徭役”為核心。
如需進一步考據,可參考《尚書大傳》及鄭玄注疏(來源标注、4)。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賦籍》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登記、記錄身份。它的拆分部首是賦(貝)和籍(竹),總共有12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人們用竹簡記錄重要事項。《賦籍》也可以寫作「賦籍」,是繁體字的形式。在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和現代寫法相似。下面是一個例句:我們需要把這些學生的個人信息賦籍在學校的檔案中。除了《賦籍》,也可以使用「登記」或「記錄」這些近義詞來表達相似的意思。反義詞可以是「注銷」,表示取消或删除登記記錄。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