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保護關稅的意思、保護關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保護關稅的解釋

為了保護本國工農業的發展,對進出口商品征收重稅或實行減稅、免稅的政策。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保護關稅是指主權國家為保護本國産業和市場發展,對進口商品征收較高稅率,或對出口商品給予稅收優惠的關稅政策。其核心目标是通過稅收杠杆限制外國商品競争,扶持國内新興産業及弱勢産業。以下從詞典釋義與權威來源角度分層闡釋:

一、漢語詞典釋義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定義保護關稅為“國家為了保護本國工農業生産,對進口商品征收高額關稅的政策”。強調其通過提高進口商品價格削弱其市場競争力,從而為國内産業創造發展空間。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出版。

  2. 《經濟學名詞》(科學出版社)

    從經濟學角度界定其為“一國為減少進口競争、維護本土産業而實施的關稅壁壘”,屬于貿易保護主義的核心工具之一,常與配額、補貼等措施并行。

    來源: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科學出版社ISBN 978-7-03-044967-8。

二、政策實踐與法律依據

  1.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

    第四條明确規定:“國家根據産業政策需要,可對特定進口貨物實施關稅配額、暫定稅率或特别關稅”,為保護關稅提供法律基礎。例如,中國曾對農産品、汽車零部件等實施保護性關稅。

    來源:國務院令第392號,2004年施行。

  2. 國際貿易協定中的例外條款

    世界貿易組織(WTO)允許成員國在特定條件下(如保障國内産業安全、反傾銷)采取保護性關稅措施,但需符合非歧視原則及程式規範。

    來源:《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 1994)第XIX條。

三、理論依據與經濟效應

根據國際貿易理論,保護關稅可糾正市場失靈(如幼稚産業保護論),但長期過度使用可能導緻效率損失、貿易摩擦及消費者福利下降。

來源:保羅·克魯格曼《國際經濟學》第10版,ISBN 978-7-300-25912-8。

保護關稅是國家主權與經濟政策的體現,需平衡短期産業保護與長期市場開放的關系。其合法性及尺度受國際規則與國内法律雙重約束。

網絡擴展解釋

保護關稅是國家為保護本國工農業生産和國内市場而對進出口商品征收的關稅,其核心目标是削弱進口商品的競争力,為本國産業創造有利環境。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定義與基本内涵

  1. 核心目的
    通過提高進口商品價格,降低其市場競争力,從而保護國内同類商品的生産和銷售。例如,對進口商品征收高額關稅(甚至高達百分之幾百),使其成本高于國内産品價格。

  2. 曆史演變
    早期關稅主要用于增加財政收入,但後來逐漸轉向保護功能。資本主義時期,工業較落後的國家(如19世紀的美、德)通過保護關稅扶持幼稚産業。

二、作用機制與特點

  1. 市場調節作用

    • 進口方面:提高進口商品成本,抑制其市場份額,維護國内産業利益。
    • 出口方面:對某些原料征收出口稅,增加國外加工成本,間接提升國内制成品的競争力。
  2. 稅率特點

    • 稅率通常較高,甚至接近“禁止性關稅”,理論上需不低于國内外商品的差價。
    • 實際稅率需根據供需彈性靈活調整,而非單一标準。

三、現代應用與局限性

  1. 與其他政策的協同
    盡管現今更多使用進口配額、許可證等直接限制手段,但保護關稅仍是貿易保護體系的重要部分。

  2. 争議與平衡
    長期過度使用可能引發貿易摩擦,或導緻國内産業依賴保護而缺乏創新動力。

如需更全面的政策案例或曆史背景,可參考來源網頁(如、)。

别人正在浏覽...

愛財舍命霸事八項注意杯杓乘隙而入純粹單心磓琢恩榮并濟二鴻二混子反悔鋒铓畢露艮岑鈎子麻糖貴彊和喜黃羅帔荒棄花約夾攻兼總交通網繼古開今繼繼承承急劇警政緝拾乩仙積重難反眷齒括籴攬勝落頭鮮略賣良翰裡闾靈犀林濤論長說短論講錄影機縻絡謀元炮雲炮竹驅邁曲謝散绮山溜穿石盛從勝踐收污司農仰屋籊籊童孫滃勃問難燮友信達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