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釜鬲的意思、釜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釜鬲的解釋

泛指炊器。鬲,陶制。圓口,三空心足。《史記·範雎蔡澤列傳》:“﹝ 蔡澤 ﹞之 韓 魏 ,遇奪釜鬲於塗。” 裴駰 集解:“《爾雅》曰:‘款足者謂之鬲。’ 郭璞 曰:‘鼎曲腳。’” 唐 柳宗元 《非國語上·三川震》:“夫釜鬲而爨者,必湧溢蒸鬱以糜百物。” 清 唐甄 《潛書·善施》:“必釜鬲之約,三年不忘,不易其日,不易其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釜鬲是古代中國兩種重要的炊具名稱,常連用泛指烹饪器具,具有鮮明的曆史文化特征。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析其含義:


一、單字釋義

  1. 釜(fǔ)

    指圓底無足的烹煮器,類似現代鍋具。最早為陶制,後出現青銅材質,需配合竈台使用。《說文解字》釋:“釜,鍑也。從金,父聲。” 如《詩經·召南·采蘋》載:“于以湘之?維锜及釜。”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鬲(lì)

    三足中空的炊具,可直火加熱,用于煮粥或羹。形制獨特,三足支撐器身,足部空心以擴大受熱面積。《爾雅·釋器》載:“鼎款足者謂之鬲。”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二、合成詞“釜鬲”的引申含義


三、文化意象

《孟子·滕文公下》以“釜甑爨”描述日常生活,後世詩詞亦用“釜鬲塵生”形容家境貧寒(如陸遊詩作),凸顯其作為文化符號的延續性。

來源:《全宋詩》(北京大學出版社)


四、形制區别

器物 足部 材質演變 功能
無足 陶→青銅→鐵 煮、炖
三足中空 陶→青銅 煮流質食物

注:青銅鬲的袋足設計可增加受熱面積,提高炊煮效率,多見于商至春秋時期墓葬出土。

網絡擴展解釋

“釜鬲”是古代炊具的合稱,具體解釋如下:

一、詞義分解

  1. 釜(fǔ)
    古代炊器,形似現代的鍋,用于煮食物。成語“破釜沉舟”中的“釜”即指此物。

  2. 鬲(gé)
    陶制炊器,圓口,底部有三空心足(款足),可增加受熱面積,常用于燒煮或蒸煮。其名稱源于《爾雅》“款足者謂之鬲”。

二、組合含義

“釜鬲”泛指古代炊具,常見于文獻記載:

三、文化意義

釜鬲作為古代生活的重要工具,體現了早期炊具設計的智慧(如鬲的空心足可均勻導熱),也常見于曆史典故中,成為物質文化研究的典型對象。

别人正在浏覽...

愛鳥周猋氏不打不成相識布雷艦車弊雛鬘處士次聲大官打胡哨倒懸之急德人的實滌瑕蕩穢惇帥恩诏反擊鳳閣俸赀奮頭付身腹蟹目蝦伽馬刀感麟翁顧睇閨秀鼓令國爾忘家黑幫話私火辎驕庸家政婦老稚聯蹇梨花夢靈果厲疫錨鍊廟貌敏口磨破口舌棚頭屏帳千裡無煙潛熱荞粑起利圈圍潤滋滋散遊勝絕筮仕屬筆溯源窮流泰孃騰噪同樂會同母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