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分的意思、賦分的詳細解釋
賦分的解釋
天賦;資質。 唐 溫庭筠 《開成五年秋以抱疾郊野因書懷奉寄殿院徐侍禦一百韻》:“賦分知前定,寒心畏厚誣。” 宋 嶽飛 《辭少保第四劄》:“臣賦分譾薄,竊恐别招譴責。” 金 元好問 《行齋賦》:“賦分在人,如物有常。”
詞語分解
- 賦的解釋 賦 (賦) ù 舊指田地稅:田賦。賦稅。 中國古典文學的一種文體。 念詩或作詩:登高賦詩。 給予,亦特指生成的資質:賦予。賦有。天賦。禀賦。 古同“敷”,鋪陳,分布。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
- 分的解釋 分 ē 區劃開:分開。劃分。分野(劃分的範圍)。分界。分明。條分縷析。分解。 由整體中取出或産生出一部分:分發。分憂。分心勞神。 由機構内獨立出的部分:分會。分行(俷 )。 散,離:分裂。分離。分别。
網絡擴展解釋
賦分在不同語境下有兩種主要含義,需結合具體場景理解:
一、傳統詞義(漢語詞彙)
指個人的天賦或資質,屬于古代文學中的常見用法。例如:
• 唐代溫庭筠在詩作中提及“賦分知前定”,強調先天禀賦的注定性;
• 宋代嶽飛在奏折中用“賦分譾薄”自謙才能平庸。
二、現代教育術語(新高考制度)
特指等級轉換分機制,主要用于新高考選考科目評分,目的是解決不同科目難度差異導緻的分數不可比問題。其核心特點包括:
-
實施前提
考生需先通過該科目學業水平考試(學考合格),不合格者不參與賦分。
-
等級劃分規則
将同一科目考生成績按排名比例劃分為5-21個等級(各省有差異),例如:
- A級:100-86分(前15%考生)
- B級:85-71分(隨後35%考生)
- C級:70-56分(中間35%考生)
- D級:55-41分(隨後13%考生)
- E級:40-30分(最後2%考生)。
-
分數轉換方式
以卷面成績為基礎,通過公式将原始分轉換為等級分。例如某省賦分公式為:
$$
Y = frac{Y_2 - Y_1}{X_2 - X_1}(X - X_1) + Y_1
$$
其中$X$為原始分,$Y$為轉換分,$X_1/X_2$為原始分區間下限/上限,$Y_1/Y_2$為等級分區間下限/上限。
注意事項:賦分後分數可能高于或低于卷面分,具體取決于考生排名。例如卷面70分若處于前15%,可能被賦為86分。各省具體實施細則存在差異,建議參考當地教育部門最新政策。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賦分》這個詞的意思
賦分是一個漢語詞彙,它代表了給予和分配分數或評分的行為。通常用于形容教育領域或考試評價體系中的打分過程。
拆分部首和筆畫
《賦分》的部首是貝(貝財相關)。
《賦分》的拆分筆畫為12畫。
來源
《賦分》一詞起源于中國古代,源于古代文化對于教育評價的需要。它體現了評分和打分的概念,用于評價學生的學業表現。
繁體
《賦分》的繁體字為「賦分」。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賦分》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古代的寫法,它的形狀和組成可能會略有變化。
例句
1. 我們需要給學生賦分,以評估他們的學習成績。
2. 今天的考試結果将會賦分綜合得出評價。
組詞
賦予、分數、評分
近義詞
打分、評分、評定
反義詞
取消、免除、解除
希望以上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有任何其他問題,請隨時向我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