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斧斷的意思、斧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斧斷的解釋

漢武帝 曾遣直指使者 暴勝之 等衣繡衣、持斧至各地巡察執法,後因稱京外高級官員執法斷案為斧斷。《檮杌閑評》第八回:“本道昨過 武當山 下,有婦人稱冤,系 黃鄉宦 的媳婦,被欽差大臣 程士宏 無端陷害,全家冤慘已極,原呈在此,求大人斧斷。”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斧斷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包含兩層核心含義:

  1. 字面本義

    指用斧頭劈砍斬斷的動作。該義項源于“斧”作為劈砍工具、“斷”表示分割的原始含義,強調以利器果斷分割物體。如《漢語大詞典》引《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斧斷其足”的用例,描述斬斷肢體的物理行為。

  2. 引申義:果斷裁決

    比喻像斧劈一樣幹脆利落地作出決斷或裁決,多用于形容處理事務的堅決态度。例如《現代漢語詞典》釋義為“比喻決斷;裁決”,強調決策過程的直接與高效。此義項常見于曆史文獻,如《宋史·職官志》載“事無巨細,悉憑斧斷”,體現權威性決斷行為。

詞義辨析

需注意“斧斷”與“武斷”的差異:前者側重決斷的果敢合理(如“秉公斧斷”),後者則含主觀臆斷的貶義(如“主觀武斷”)。


權威來源引用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6卷第128頁。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406頁。

網絡擴展解釋

“斧斷”是一個曆史典故類詞彙,其含義與漢代執法制度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1. 核心含義
    指古代京外高級官員持斧巡察、執法斷案的行為,源于漢武帝時期的特殊監察制度。

  2. 曆史背景
    漢武帝曾派遣“直指使者”暴勝之等人,身着繡衣、手持斧钺(象征執法權),到各地巡察并處理重大案件。這一制度後來被概括為“斧斷”,成為官員代天子執法的象征。

  3. 用法示例
    如明代小說《檮杌閑評》中,百姓向巡察官員喊冤時提到“求大人斧斷”,即請求官員以權威裁決案件。

現代關聯

該詞現已罕用,但在研究漢代司法制度或古典文學時可能涉及。其核心意象(斧钺象征執法權)仍可見于“斧正”“斧政”等詞彙中,但含義已轉向謙辭或修改建議。

參考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白芨漿敗色悖暴避光財赆尺咫此恨綿綿定睛廢絶豐雍黻衣公堂垢汙禾蟲畫壁歡呼蕙樓輝如葫蘆格煎駡見事生風郊餞傑郎靜室精通汫洲巨蠹扣扃連鍋端立卷裡排栎梂流便盲湯沒頭帖子煤赭溟渤明敏磨快袍澤之誼胼冒怯紅怕黑豈況青衿子人牲賞會嬗娟省劄折行飾僞爽身粉四方八面薮牧胎記恬靖桐柏宮通訊逶逦溫房亵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