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服除的意思、服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服除的解釋

守喪期滿。《資治通鑒·齊高帝建元四年》:“癸卯, 南康 文簡公 褚淵 卒,世子侍中 賁 恥其父失節,服除,遂不仕。” 宋 陸遊 《曾文清公墓志銘》:“丁内艱,服除,主管南外宗室財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服除(fú chú)指守喪期滿,脫去喪服。這是中國古代喪禮制度中的重要環節,标志着正式結束對逝者的服喪期,回歸正常社會生活。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字義分解

    “服”指喪服(如斬衰、齊衰等),是居喪期間穿戴的特定服飾;“除”意為除去、解除。二字組合即表示除去喪服的行為及對應的禮儀節點。

  2. 禮制背景

    古代根據血緣親疏規定不同喪期(如父母喪期為27個月)。服除儀式需在喪期結束時舉行,《禮記·喪服小記》載“期而小祥……又期而大祥,中月而禫”,表明需經小祥祭(13個月)、大祥祭(25個月)及禫祭(27個月)後方可正式除服。

  3. 社會功能

    服除不僅是形式上的服飾更換,更象征生者完成倫理責任,重新融入社會。《儀禮·喪服》強調“喪服,以表哀戚”,除服後哀痛雖存,但需恢複日常職責,符合儒家“哀而不傷”的禮教精神。

  4. 文獻例證

    • 宋代王安石《虞部郎中贈衛尉卿李公神道碑》:“諸子服除,皆一命。”
    • 《明史·禮志十三》:“及服除,至京謝恩。”

      均指守喪期滿後恢複官職或社會活動。

現代使用提示

該詞屬曆史詞彙,今多用于研究古代禮制或文言語境,日常口語中已罕用。權威釋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及《中國古代文化常識》(王力著)中喪服制度章節。


參考文獻來源

  1. 《禮記·喪服小記》(中華書局點校本)
  2. 《儀禮·喪服》(上海古籍出版社注釋本)
  3. 《漢語大詞典》“服除”詞條(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4. 王力《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網絡擴展解釋

“服除”是古代喪禮中的特定術語,指守喪期滿後脫去喪服的儀式,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服除”意為守喪期滿後脫除喪服,标志着正式結束服喪期。例如《資治通鑒》記載褚淵之子“服除,遂不仕”,即守喪結束後不再出仕。

二、别稱與相關概念

三、曆史背景與儀式

四、文獻例證

五、文化意義

服除不僅是禮儀程式,更體現古代倫理觀念,通過時間與服飾規範表達對逝者的尊重,同時标志生者回歸正常生活。

如需進一步了解五服制度細節,可參考《周禮》等古籍或權威曆史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白樓飽經世變北番鼻青眼腫朝秀穿堂風出圈兒詞府到場電化教具钿窠對心奉屈覆醢福州市告求高枕無憂公假構欄佝偻過都曆塊荒躭歡谑恢富貨架獲麟台既不索近班積世箕帚之歡絶好崛峍倨曲空淺來哲樂群涼厚淩兢醴齊龍攀鳳附辂木倫序迷宮牧犢齊镳并驅晴雨計窮守生查子飾面説帖私面肆宇台秩廷辨外繇晚會猧子五經魁首纖白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