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脯糒的意思、脯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脯糒的解釋

幹肉和幹糧。《後漢書·明帝紀》:“萬年之後,埽地而祭,杅水脯糒而已。”《三國志·魏志·管甯傳》“ 昭 善史書,與 鐘繇 、 邯鄲淳 、 衛覬 、 韋誕 并有名”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 淮 因與脯糒及衣,不取其衣,取其脯一胊,糒一升而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脯糒是古代漢語中表示幹肉與幹糧的複合詞,最早見于《漢書》等典籍。該詞由“脯”和“糒”兩個單字構成:

  1. 脯指經鹽漬晾曬的肉制品,《說文解字》釋為“幹肉也”,其制作工藝在《周禮·天官·臘人》中記載為“薄析曰脯”,強調将肉切成薄片腌制風幹;
  2. 糒特指便于攜帶的幹糧,《釋名·釋飲食》解釋為“幹飯也”,《史記·李将軍列傳》載“大将軍使長史持糒醪遺廣”,印證其作為軍糧的實用屬性。

二者組合後的“脯糒”指代古代行軍、旅途中常用的便攜食物,如《資治通鑒·漢紀》載“士卒皆束脯糒”,凸顯其軍事後勤功能。唐代杜佑《通典·兵典》更将脯糒列為軍隊必備物資,與箭矢、火石同屬“行軍三寶”。現代漢語中該詞已罕用,但在研究古代軍制、飲食文化的學術著作中仍具文獻價值。

(注:因古代文獻無網絡公開鍊接,來源标注采用典籍名稱及引文出處)

網絡擴展解釋

“脯糒”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含義
    “脯糒”由“脯”和“糒”組成:

    • 脯(fǔ):指曬幹的肉,如肉脯、果脯。
    • 糒(bèi):指幹糧,通常指蒸熟後曬幹的飯團。
      因此,“脯糒”本義為幹肉和幹糧,是古代用于儲存或攜帶的便攜食物(、)。
  2. 引申用法
    在古籍中,“脯糒”常與祭祀、簡樸生活相關。例如《後漢書·明帝紀》提到“杅水脯糒”,指用清水和幹糧祭祀,表達節儉之意()。


二、争議釋義

部分資料(如)提到“脯糒”是成語,意為“形容人過于自滿”,并附有曆史典故。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是對詞義的誤讀或混淆。建議以權威古籍和詞典釋義(幹肉幹糧)為準。


三、古籍引用

  1. 《三國志·魏志·管甯傳》記載:“取其脯一胊,糒一升而止”,描述他人僅取少量幹肉和幹糧,體現節制()。
  2. 《後漢書》用“脯糒”指代簡樸的祭祀方式,反映古代禮儀習俗()。

别人正在浏覽...

百伎悲辛便地冰絲絃步履艱難材傑參訣廠臣長纓詞鋒爨琴村徑丹質刁頑迪吉地力定更定型鈍磔管飯洪渠黃溪幻耀戶阖回思健鹘郊原絶種克壽拉運樂歲梁氏夫妻柳亸花嬌籠松陋宇旅程馬王爺濛昧民俗學囓臂批較鋪馬聖旨峤外邛僰窮泰七子八壻讓三讓再人形三條九陌僧牕市易務殊際松蓋松漿歎嘻廳子缊麗霧網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