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脯糒的意思、脯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脯糒的解釋

幹肉和幹糧。《後漢書·明帝紀》:“萬年之後,埽地而祭,杅水脯糒而已。”《三國志·魏志·管甯傳》“ 昭 善史書,與 鐘繇 、 邯鄲淳 、 衛覬 、 韋誕 并有名”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 淮 因與脯糒及衣,不取其衣,取其脯一胊,糒一升而止。”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脯糒”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含義
    “脯糒”由“脯”和“糒”組成:

    • 脯(fǔ):指曬幹的肉,如肉脯、果脯。
    • 糒(bèi):指幹糧,通常指蒸熟後曬幹的飯團。
      因此,“脯糒”本義為幹肉和幹糧,是古代用于儲存或攜帶的便攜食物(、)。
  2. 引申用法
    在古籍中,“脯糒”常與祭祀、簡樸生活相關。例如《後漢書·明帝紀》提到“杅水脯糒”,指用清水和幹糧祭祀,表達節儉之意()。


二、争議釋義

部分資料(如)提到“脯糒”是成語,意為“形容人過于自滿”,并附有曆史典故。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是對詞義的誤讀或混淆。建議以權威古籍和詞典釋義(幹肉幹糧)為準。


三、古籍引用

  1. 《三國志·魏志·管甯傳》記載:“取其脯一胊,糒一升而止”,描述他人僅取少量幹肉和幹糧,體現節制()。
  2. 《後漢書》用“脯糒”指代簡樸的祭祀方式,反映古代禮儀習俗()。

網絡擴展解釋二

脯糒是一個有趣的詞彙,它由兩個漢字組成:脯和糒。脯的意思是将食物晾幹後,用鹽腌制而成的幹肉,糒指的是飯粒。當這兩個字合在一起時,脯糒的意思指的是用幹肉搭配飯吃,也可以理解為盛放食物的容器。 脯的部首是⺼(肉)而糒的部首是米,它們的筆畫分别是8畫和15畫。 脯糒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們經常将肉晾幹風幹,用鹽腌制保鮮。而飯粒則是主要的主食之一。将這兩個食物結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脯糒。 在繁體字中,脯糒的寫法是脯餺。餺是指飯粒的形狀,它們在台灣和港澳地區仍然使用這個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脯可以寫作「爲」,而糒則可以寫作「魹」。這些寫法在今天已經不再使用,但在古代的文獻中仍然可以找到它們的存在。 用脯糒這個詞造句可以是:“今天我午餐吃了一份美味的脯糒。”這句話可以表示我今天的午餐是用幹肉和飯粒搭配在一起。 除了脯糒之外,還有一些相關的詞彙可以提到。例如,脯肉指的是用鹽腌制晾幹的肉,糒糢指的是一種用米做的點心。這些詞彙在某種程度上與脯糒有關。 至于脯糒的近義詞和反義詞,因為這個詞比較特殊,很難找到與其完全相同或相反的詞彙。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