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訃報的意思、訃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訃報的解釋

(1).告知喪事消息。古本平話小說集《牛郎織女》第四回:“訃報親友,擇日開奠出殯。”

(2).報喪的音訊。 明 邵璨 《香囊記·相會》:“驚聞訃報來邊地,奉親命遠去求屍。” 清 袁于令 《西樓記·衛行》:“忽聞訃報傳來,不得親扶靈柩。”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訃報”是漢語中與喪葬禮儀相關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1. 基本定義
    訃報指告知喪事消息的行為或文書,主要用于向親友、鄰裡等傳達某人去世的信息。它既是報喪的過程(如通知行為),也可指報喪的内容(如書面音訊)。

  2. 曆史與文化内涵
    作為傳統喪葬禮儀的一部分,訃報體現了對逝者的尊重與哀悼。古代常用書面形式,如《牛郎織女》中“訃報親友,擇日開奠出殡”的記載,明代《香囊記》也提到“驚聞訃報來邊地”,說明其曆史淵源深厚。

  3. 形式與演變

    • 傳統形式:包括懸挂“通天紙”(用白麻紙剪成鍊狀,按逝者年齡制作數量)或張貼書面訃告(注明逝者姓名、生卒時間等)。
    • 現代形式:除紙質文書外,還可通過社交媒體、電話等渠道傳播。
  4. 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喪事期間,通知範圍涵蓋親友、同事、鄰居等,目的是協調悼念活動(如吊唁、出殡安排)。

  5. 與“訃告”的關聯
    兩者常被混用,但嚴格來說,“訃告”更側重正式文書(如《漢族葬禮》中描述的書面格式),而“訃報”既可指文書,也可指消息傳遞的行為或音訊本身。


訃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喪事通知的重要環節,兼具信息傳遞與禮儀功能,形式隨時代發展從書面擴展至多元媒介。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書格式或地域習俗,可參考權威民俗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訃報》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訃報》是指用于宣告某人的去世或者喪事的報紙或刊物。它能夠向社會公衆傳達離世者的死訊,并提供告别儀式的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訃報》的部首是言(讠),它屬于漢字的上半部分,在字形構造中起到輔助的作用。根據筆畫的計算方法,它的總筆畫數為11畫。

來源:

《訃報》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社會。在中國古代,人們為了讓世人知曉某人的離世和安排葬禮,通常會在周邊地區張貼告示,或者将相關信息刊登在報紙或傳單上,以便傳達給社會大衆。

繁體:

《訃報》的繁體字形為「訃報」,在台灣、香港等地區常常使用這個字形來表達相同的意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訃報」的寫法和現代略有不同。在古代,「訃」字的右側曾加入「饣」部,表示「食物」。因為古人認為喪家要守制,禁止享受美食,所以在表示喪事的字中添加「饣」部,可以強調這一點。

例句:

他們在訃報上看到了自己至親的名字,内心深感悲痛。

組詞:

訃告、訃聞、報訃、訃辭

近義詞:

哀悼、喪聞、喪訊

反義詞:

喜報、婚訊、生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