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白載筆的意思、浮白載筆的詳細解釋
浮白載筆的解釋
浮:罰人飲酒;白:指專用來罰酒的大杯;浮白:指喝酒和幹杯;載筆:拿着筆。一面喝酒,一面寫作。舊時比喻文人的雅量和才氣。
詞語分解
- 浮白的解釋 漢 劉向 《說苑·善說》:“ 魏文侯 與大夫飲酒,使 公乘不仁 為觴政,曰:‘飲不釂者,浮以大白。’”原意為罰飲一滿杯酒,後亦稱滿飲或暢飲酒為浮白。 南朝 梁 沉約 《郊居賦》:“或升降有序,或
- 載筆的解釋 .攜帶文具以記錄王事。《禮記·曲禮上》:“史載筆,士載言。” 鄭玄 注:“筆,謂書具之屬。” 孔穎達 疏:“史,謂國史,書録王事者。王若舉動,史必書之;王若行往,則史載書具而從之也。” 南朝 齊
網絡擴展解釋
“浮白載筆”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釋義
- 字面含義:
“浮”指罰人飲酒,“白”是古代罰酒用的大杯,“載筆”即執筆寫作。合起來形容文人一面飲酒、一面揮毫創作的情景,常用來比喻文人的雅量與才氣。
出處
- 該成語出自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自志》:“集腋為裘,妄續幽冥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
此處蒲松齡借“浮白載筆”表達自己借酒助興、以筆抒懷的創作狀态。
語法與用法
- 通常作賓語或定語,用于描述文人的寫作場景或才情。
例:他常于月下浮白載筆,留下諸多名篇。
延伸解析
- “浮白”的典故:
“浮白”源于古代罰酒習俗,如《淮南子》中“浮以大白”即指罰酒。後引申為飲酒助興。
- 文化意象:
成語融合了飲酒與寫作兩種行為,既體現文人灑脫不羁的風範,也暗含借酒激發靈感的傳統。
讀音争議
- 部分資料标注為“fú bái zǎi bǐ”,也有标注“zài”。建議以權威詞典或語境為準。
總結來看,“浮白載筆”生動刻畫了文人飲酒創作的雅趣,兼具文學性與曆史淵源。如需更多例句或近義詞,可參考《漢語成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浮白載筆》是一個漢語詞語,它意指隨時隨地都可以使用筆來記錄思考和創作。下面将為您提供有關該詞的詳細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浮》的部首是水,它由3筆構成(氵)。
- 《白》的部首是日,它由5筆構成(日)。
- 《載》的部首也是車,它由14筆構成(車)。
- 《筆》的部首是竹,它由2筆構成(⺮)。
來源:
《浮白載筆》這個詞的源頭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化和哲學的思想。它強調了筆的使用可以如同漂浮的白雲一樣靈活自在,充滿創造力和靈感。使用筆記錄思考和創作足以使人們進入一種美妙的境界。
繁體:
《浮白載筆》(注: 簡體字“載”換成了繁體字“載”)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有些字的寫法變化較大。《浮白載筆》這個詞在古代可以寫作《浮白頰筆》,字形稍有差異,但仍保持了相同的意思和象征。
例句:
1. 他天天攜帶一支筆,以便隨時浮白載筆,記錄腦中的靈感。
2. 這位畫家認為,隻有在心情紛繁的時候才能更好地浮白載筆。
組詞:
- 浮光掠影
- 浮生若夢
- 白紙黑字
- 載歌載舞
近義詞:
- 隨心所欲
- 自由自在
- 悠然自得
- 靈感迸發
反義詞:
- 局限束縛
- 困頓困惑
- 無言失意
- 刻闆苛刻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