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白載筆的意思、浮白載筆的詳細解釋
浮白載筆的解釋
浮:罰人飲酒;白:指專用來罰酒的大杯;浮白:指喝酒和幹杯;載筆:拿着筆。一面喝酒,一面寫作。舊時比喻文人的雅量和才氣。
詞語分解
- 浮白的解釋 漢 劉向 《說苑·善說》:“ 魏文侯 與大夫飲酒,使 公乘不仁 為觴政,曰:‘飲不釂者,浮以大白。’”原意為罰飲一滿杯酒,後亦稱滿飲或暢飲酒為浮白。 南朝 梁 沉約 《郊居賦》:“或升降有序,或
- 載筆的解釋 .攜帶文具以記錄王事。《禮記·曲禮上》:“史載筆,士載言。” 鄭玄 注:“筆,謂書具之屬。” 孔穎達 疏:“史,謂國史,書録王事者。王若舉動,史必書之;王若行往,則史載書具而從之也。” 南朝 齊
專業解析
浮白載筆
釋義
“浮白載筆”指飲酒時執筆書寫或繪畫,形容文人墨客在酒興酣暢時揮毫創作的風雅情态。其中“浮白”原指罰飲滿杯酒(“白”指罰酒用的大杯),後泛指飲酒;“載筆”意為執筆、持筆書寫。該成語融合了飲酒的豪放與文藝創作的雅緻,多用于描述文人即興創作時的灑脫意境。
出處與典故
該成語可追溯至清代文人的創作語境。蒲松齡《聊齋志異·自志》中載:“集腋為裘,妄續幽冥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 此處作者借“浮白載筆”自述飲酒執筆著書的狀态,暗示借酒興抒發胸中郁結,成就《聊齋志異》這一“孤憤之作”。
用法與示例
- 文學創作:形容酒後靈感迸發、揮毫潑墨的場景。
例:文人雅集,常浮白載筆,即席賦詩,留下諸多名篇。
- 藝術表現:用于書畫創作場景,強調酒與藝術的交融。
例:畫家醉後浮白載筆,頃刻間一幅寫意山水躍然紙上。
權威參考
- 《漢語大詞典》(第2版):“浮白”釋義為“飲滿杯酒”,“載筆”指“持筆書寫”,二者合用形容飲酒創作。
- 《古漢語成語典故詞典》:強調其源自清代文人習語,體現“酒助詩興”的傳統文人文化。
注:經核查,暫未發現可公開引用的線上詞典資源。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辭源》等權威紙質辭書獲取詳細釋義及書證。
網絡擴展解釋
“浮白載筆”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釋義
- 字面含義:
“浮”指罰人飲酒,“白”是古代罰酒用的大杯,“載筆”即執筆寫作。合起來形容文人一面飲酒、一面揮毫創作的情景,常用來比喻文人的雅量與才氣。
出處
- 該成語出自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自志》:“集腋為裘,妄續幽冥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
此處蒲松齡借“浮白載筆”表達自己借酒助興、以筆抒懷的創作狀态。
語法與用法
- 通常作賓語或定語,用于描述文人的寫作場景或才情。
例:他常于月下浮白載筆,留下諸多名篇。
延伸解析
- “浮白”的典故:
“浮白”源于古代罰酒習俗,如《淮南子》中“浮以大白”即指罰酒。後引申為飲酒助興。
- 文化意象:
成語融合了飲酒與寫作兩種行為,既體現文人灑脫不羁的風範,也暗含借酒激發靈感的傳統。
讀音争議
- 部分資料标注為“fú bái zǎi bǐ”,也有标注“zài”。建議以權威詞典或語境為準。
總結來看,“浮白載筆”生動刻畫了文人飲酒創作的雅趣,兼具文學性與曆史淵源。如需更多例句或近義詞,可參考《漢語成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拜井抱雞伯鸾之竈翠巍巍錯氛大次禱告凍喂法出多門馮媛當熊幹菜跟超掖夾桁渡諱疾皎蟾教敕假塟解祟結讬激進派記注虧退枯僵攬塞臨敵立社吏員羅天大醮漫幻冒險家悶吐溟沉内助之賢旁格匹鄭撲筆濮竹傔隸起聯秦望取水曲政賽船聲叙石齒食苗授藝水晶猴子術謀順口溜邃屋阗咽題頭晚飯逶媠無口匏鮮苞賢臣湘女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