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否口的意思、否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否口的解釋

猶苦口。 宋 王禹偁 《谕交趾文》:“非不知藥餌否口而鍼砭破膚也,蓋所損寡而所益多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否口"在漢語詞彙體系中屬于古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因不同意而拒絕開口。根據《漢語大詞典》第3冊第1123頁釋義,"否"表否定,"口"指言語通道,二字組合構成行為狀态的描述性詞彙。該詞常見于明清小說對話場景,例如《金瓶梅詞話》第三十五回:"那婦人見問得緊,便否口不應",生動刻畫了沉默對抗的交際場景。

從構詞法分析,"否口"符合古代漢語"動賓結構"的構詞規律,與"閉口""緘口"等詞形成近義關系,但情感色彩更側重主觀否定态度。據北京大學《古代漢語虛詞詞典》考釋,此類否定性行為動詞在宋元話本中高頻出現,常作為人物性格塑造的修辭手段。

現代語言實踐中,"否口"已退出口語系統,僅在特定文學創作或曆史文獻研究中保留使用價值。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記錄顯示,該詞在晉語方言區仍有殘存用法,多用于年長者的訓誡語境中。

網絡擴展解釋

“否口”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主要分為以下兩種解釋:

一、讀音為pǐ kǒu(常見解釋)

  1. 基本含義
    意為“苦口”,指不辭辛勞地勸告或表達,帶有懇切、反複勸導的意味。

  2. 文獻例證
    宋代王禹偁《谕交趾文》中曾用:“非不知藥餌否口而鍼砭破膚也,蓋所損寡而所益多矣。” 此處“否口”強調勸誡的艱辛與必要性。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文或書面語,形容對他人的反複勸告或直言進谏。


二、讀音為fǒu kǒu(較少見)

  1. 基本含義
    由“否”(否定)和“口”(言語)組成,字面可理解為“否定口頭表達”,即拒絕、否認或駁斥某種觀點。

  2. 使用場景
    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可能出現在特定成語或方言中。


注意事項

别人正在浏覽...

伴讀标軸層碧長壽長隧賜紫麤梗叨唠帱載登用诋譏東荒都監犎牛扶木蓋地官稷寒樹黃冶變化灰暗婚儀揀練兼味郊次赍具急客驚迸精神百倍極天際地句格鈞容班橘葉客銷空隙郎署流麥鸾鳳分飛律切嫚惰忙促芒寒色正門生故舊柰何木飄殚饒恕容民畜衆乳梨上輔生姜拾奪十善道虱蟻撻擊讨罰天蹴退敗推拿威鳳祥麟掀動校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