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寶冠的意思、寶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寶冠的解釋

(1).飾以寶物之冠。多指佛及其徒衆所戴者。《敦煌變文集·長興四年中興殿應聖節講經文》:“如來頭寶冠而足蓮花,言懸河而心巨海。”《敦煌變文集·維摩诘經講經文》:“虔恭三禮,仰示慈尊,寶冠亞而風颯苻枝,瓔珞搖而霞飛錦樹。”

(2).指花朵。 宋 韓琦 《北第同賞芍藥》詩:“芍藥名高緻亦難,此觀妖艷滿彫欄。酒酣誰欲張珠網,金細偏宜間寶冠。” 宋 徐積 《姚黃》詩:“君看此花肌肉豐,一尺餘高千萬重。粧面深藏青步障,寶冠斜堕碧霞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寶冠”是漢語中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字義溯源 “寶”本義為珍貴玉石,《說文解字》釋作“珍也”,後引申為一切貴重之物;“冠”指首服,《釋名·釋首飾》載“冠,貫也,所以貫韬發也”,特指身份象征的頭飾。二字組合後,字面意為“鑲嵌珍寶的冠冕”。

二、曆史形态 據《舊唐書·輿服志》記載,唐代皇後谒廟時所戴“寶冠”鑲綴十二樹花钿,以珍珠、翡翠為飾,體現等級制度。敦煌壁畫中供養人像所繪寶冠形制,與考古發現的唐代金冠形制相印證,可見其工藝特征。

三、宗教象征 佛教典籍《佛學大辭典》定義“寶冠”為菩薩裝束,五佛冠、天冠等形制象征智慧圓滿,《大日經疏》載“寶冠表如來無量功德”。藏傳佛教中,五葉寶冠更成為觀音菩薩的重要标識。

四、文學意象 在詩詞中常作神聖象征,如《全唐詩》載呂岩《敲爻歌》“頭戴寶冠持寶印”,喻指仙真形象。明清小說《西遊記》中,孫悟空獲封“齊天大聖”時戴紫金冠,亦屬寶冠文化意象的延伸。

網絡擴展解釋

“寶冠”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飾有寶物的冠冕,常用于佛教文化中,代表尊貴地位。例如佛像或高僧所戴的頭冠,象征神聖與莊嚴(《敦煌變文集》等文獻均有記載)。

二、引申含義

  1. 比喻珍貴事物或崇高地位
    作為成語時,形容極其寶貴的事物或榮譽,如“寶冠之譽”。

  2. 文學中的花卉代稱
    宋代詩詞中常以“寶冠”比喻花朵的華美形态,如韓琦《北第同賞芍藥》中“金細偏宜間寶冠”,徐積《姚黃》中“寶冠斜堕碧霞叢”。

三、文化背景

在佛教藝術中,寶冠是佛像的重要特征,常搭配璎珞、蓮花等元素,體現宗教美學。例如敦煌壁畫中的佛像多戴寶冠,細節繁複。


以上解釋綜合了文獻考證與文學用例,如需進一步了解佛教寶冠的形制,可參考敦煌變文集相關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阿呆昂黛八正道貝塔粒子變元音冰上遊戲鼻頭渤蕩暢亮成壞稱栩侈口除皮大稔東丘防礙幡虹反外飛錢封胡蜂台風製分類扶蕖宮庭音樂公揖骨顫肉驚會論濟代解讀敬敏近緣絶陽客邊可搭撲狂慢樂鄉靓女聯字遼俗梨庶隆耀露褐墨封乾折裘冕容身三不入畬菑詩酒世吏蔬蓏數内司駕素絹夙敏屯營五谷精相面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