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陽考的意思、汾陽考的詳細解釋
汾陽考的解釋
唐 代京官、外官,每年都要經過考績。考績的具體工作,屬于考功郎中掌管,由朝廷另派有聲望的高官兩人主持其事。 汾陽郡王 郭子儀 任中書令時,曾主持考績達二十四次,故稱。參見“ 二十四考中書令 ”。
詞語分解
- 汾的解釋 汾 é 〔汾河〕水名,在中國山西省。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汾陽考”是一個曆史典故詞彙,其含義與唐代官員考績制度及名将郭子儀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1.詞義來源
“汾陽考”指唐代汾陽郡王郭子儀擔任中書令期間,主持官員考績達二十四次的事迹。唐代規定,京官和外官每年需接受考績(即政績考核),由考功郎中負責具體工作,并另派兩名高官共同主持。郭子儀因長期擔任此職,且功勳卓著,故稱“汾陽考”。
2.曆史背景
- 考績制度:唐代官員考核分“四善二十七最”,根據德行、才能、政績等評定等級,影響升遷或貶谪。
- 郭子儀的身份:他是平定安史之亂的核心将領,受封汾陽郡王,官至中書令(宰相),德高望重,故多次被委以考績重任。
3.相關典故
“二十四考中書令”是同一典故的另一種表述,出自《舊唐書·郭子儀傳》,指他主持考績二十四次,成為功績顯赫的象征。
4.現代引用
該詞現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讨論中,借指長期擔任要職且功績卓著的人物,或形容考核制度的嚴格與權威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唐代考績制度或郭子儀生平,可參考《舊唐書》等史料,或查閱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的詳細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汾陽考》一詞是指古代中國經學家孔穎達所撰寫的一本書籍,主要内容是對古代經書《詩經》進行注解和解釋。下面是關于《汾陽考》的一些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汾陽考》這個詞可以拆分為“水”、“田”、“心”、“身”四個部首,共有14個筆畫。
來源:《汾陽考》是孔穎達在北周時期創作的。他的字號為汾陽,因此這本書也被稱為《汾陽考》。
繁體字:《汾陽考》的繁體字書寫為「汾陽考」。
古時候漢字寫法:根據古代漢字的書寫規範,可以參考《說文解字》等古籍中對于每個字的寫法。
例句:《汾陽考》中有豐富的注解和解釋,以下是一個例句:“豈志餘殚竭慕别,何異司馬功第砺。”
組詞:《汾陽考》不是一個常見的用于組詞的詞彙。
近義詞:《汾陽考》是一個獨特的詞彙,暫無與之含義完全相同的近義詞。
反義詞:《汾陽考》是一個特定的書名,暫無與之相反的詞彙。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幫助!如果對其他問題有任何疑問,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