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銷毀。《東觀漢記·樊重傳》:“﹝ 樊重 ﹞臨終,其素所假貸人間數百萬,遺令焚削文契,債家聞者皆慚,争往償之。”
“焚削”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核心含義為銷毀,尤其在古代文獻中特指通過焚燒等方式消除憑證或記錄。以下是具體解析:
基本含義
“焚削”由“焚”(焚燒)和“削”(削除)兩個動詞組成,聯合表示徹底銷毀,常見于銷毀文契、債務憑證等場景。例如《東觀漢記·樊重傳》記載,樊重臨終前焚燒銷毀借貸文契,債主因此主動還債。
讀音差異
《東觀漢記·樊重傳》原文節選:
“﹝樊重﹞臨終,其素所假貸人間數百萬,遺令焚削文契,債家聞者皆慚,争往償之。”
——釋義:樊重命人銷毀借貸憑證,債主因感佩其品德,主動償還債務。
“焚削”是一個聯合結構的古漢語詞彙,強調通過焚燒和削除實現徹底銷毀,讀音建議采用fén xuē。其經典用例體現了古人對誠信與寬厚品德的推崇,具有鮮明的曆史文化色彩。
《焚削》是一個詞語,意思是指燒毀、削弱或摧毀。
《焚削》的部首是火(火字旁),共有10畫。
《焚削》是漢語詞彙,來源于古代漢語,現在在簡化字中仍然保留了原始的形式。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焚削》的形式可能會有所不同,但整體意思和現代漢字一樣。
1. 他們決定焚削舊書以示抗議。
2. 這場戰争導緻了許多村莊被焚削。
焚燒、削減、破壞、摧毀
毀滅、燒毀、消滅、破壞
保留、保存、保護、恢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