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焚薙的意思、焚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焚薙的解釋

燒除。《新唐書·地理志五》:“﹝ 舒州 桐城 ﹞自 開元 中徙治 山城 ,地多猛虎、毒虺, 元和 八年,令 韓震 焚薙草木,其害遂除。”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焚薙”為古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焚燒與刈除相結合的農作方式,主要應用于古代土地開墾及雜草治理。《周禮·秋官·薙氏》記載“薙氏掌殺草”,鄭玄注“薙謂迫地芟之”,可知“薙”特指貼地割草。結合《齊民要術》所述“凡開荒山澤田,皆正月焚薙其草”,該詞包含兩個遞進行為:先以火燎燒地表雜草(焚),再徹底刈除殘留根系(薙)。

該耕作法在《王祯農書》中被歸入“火耕”體系,具有雙重作用:草木灰可增肥力,刈除根莖能防再生。字源學顯示,“薙”通“剃”,《說文解字》釋其形聲結構,從“艸”部表植物,從“雉”聲表讀音,印證其除草本義。現代農史研究證實,這種焚薙并用的技術持續應用于南方山地農業直至明清時期。

網絡擴展解釋

“焚薙”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fén tì,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内容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文獻出處

  1. 曆史記載:
    《新唐書·地理志五》記載,唐代元和八年(公元813年),舒州桐城縣令韓震通過“焚薙草木”消除了當地猛虎、毒蛇的威脅。

    “自開元中徙治山城,地多猛虎、毒虺,元和八年,令韓震焚薙草木,其害遂除。”

  2. 詩詞引用:

    • 宋代張俞《陪孫之翰太傅登成都樓》:“霸力不久炎,倏忽如焚薙。”
    • 明代王守仁《西園》:“蕪草稍焚薙,清雨夜來歇。”

應用場景


補充說明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新唐書》原文或滬江線上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悲激鞭磔殡攢博得不多争不名一格裁免常寵傳搨出會大筆一揮擔幢大暑颠窨斷計多義詞耳聰飯後繁花似錦翻砂宮禁逛會貫匈官長龜折毫無疑義诃陵河系鲎珠黃蛇酒菜眷眄絕嗣寇虐括磨靈徒鸾林邏楂兒悶聲穆護平盤籤字勤虔商量沈敏深情底理失衡石梅嗣襲陶文同名唾絨外羅城窪坎頑然文身剪發先舊閑頠消釂錫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