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薙的意思、焚薙的詳細解釋
焚薙的解釋
燒除。《新唐書·地理志五》:“﹝ 舒州 桐城 ﹞自 開元 中徙治 山城 ,地多猛虎、毒虺, 元和 八年,令 韓震 焚薙草木,其害遂除。”
詞語分解
- 焚的解釋 焚 é 燒:焚燒。焚毀。焚化。焚香。焚書坑儒。焚膏繼晷(“膏”,油脂;“晷”,日影;形容夜以繼日地用功讀書或努力工作)。憂心如焚。 燃燒 筆畫數:; 部首:火; 筆順編號:
- 薙的解釋 薙 ì 同“剃”。 除草。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焚薙”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fén tì,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内容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 字義:焚燒并鏟除(草木)。
由“焚”(焚燒)和“薙”(除草)組合而成,指通過焚燒的方式清除雜草或叢生的植物。
文獻出處
-
曆史記載:
《新唐書·地理志五》記載,唐代元和八年(公元813年),舒州桐城縣令韓震通過“焚薙草木”消除了當地猛虎、毒蛇的威脅。
“自開元中徙治山城,地多猛虎、毒虺,元和八年,令韓震焚薙草木,其害遂除。”
-
詩詞引用:
- 宋代張俞《陪孫之翰太傅登成都樓》:“霸力不久炎,倏忽如焚薙。”
- 明代王守仁《西園》:“蕪草稍焚薙,清雨夜來歇。”
應用場景
- 古代農業/治理:用于開墾荒地或改善居住環境,通過焚燒減少毒蟲猛獸的栖息地。
- 文學意象:常比喻快速清除障礙或消除禍患,如張俞詩中以“焚薙”形容霸權的短暫。
補充說明
- 權威來源:滬江線上詞典和《新唐書》記載均明确其含義為“燒除”,可信度較高。
- 現代使用: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見,多用于曆史或文學研究場景。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新唐書》原文或滬江線上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焚薙(fén ní)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拆分部首是火火草,共有14個筆畫。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用以形容燒草除草的行為。在繁體字中,焚薙的寫法為焚苖。在古時候,焚薙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以下是一個例句:農民經常在田地中焚薙來清除雜草。組詞中可包括焚燒、除草等。與焚薙近義的詞語有焚燒、燃燒,反義詞則沒有明确的對應詞語。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