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膚之痛的意思、剝膚之痛的詳細解釋
剝膚之痛的解釋
剝:剝去。膚:皮膚。指受害極深而引起的痛苦。
詞語分解
- 剝膚的解釋 語本《易·剝》:“剝牀以膚,切近災也。”謂災禍已迫其身。 唐 韓愈 《郓州溪堂詩序》:“剝膚椎髓,公私掃地赤立,新舊不相保持。”《明史·董基傳》:“設奸人竄其中,一旦緩急,外廷不得聞,宿衛不及備,此
- 痛的解釋 痛 ò 疾病、創傷等引起的難受的感覺:頭痛。肚子痛。痛風。痛癢(a.喻疾苦,如“痛痛相關”;b.喻緊要的事,如“不關痛痛”)。 悲傷:悲痛。哀痛。痛楚。痛惜。痛不欲生。 盡情地,深切地,徹底地:痛擊。
專業解析
“剝膚之痛”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罕見的成語,其核心含義源自《周易》的卦象闡釋。該詞由“剝膚”與“痛”兩部分構成,字面可解作“剝去皮膚的劇痛”,實際用于比喻災禍直接侵害到身體或利益的深切痛苦。《漢語大詞典》指出其出自《周易·剝卦》六四爻辭“剝床以膚,兇”,原指床闆剝落傷及肌膚,象征災禍迫近人身。
從語義演變角度分析,該成語存在兩種常見解讀:
- 直接傷害:如《周易注疏》所述“床已剝盡,以及人之膚”,強調禍患對生存基礎的摧毀;
- 漸進侵蝕:清代學者惠棟在《周易述》中注解為“侵剝之漸”,暗含危機由淺入深的發展過程。
現代使用中需注意其與“剝床以膚”的混用現象。據《成語源流大辭典》考據,後者才是《周易》原文的标準表述,而“剝膚之痛”更側重表達切膚之痛的感受層面。在修辭層面,該成語常用于政治、經濟領域,如《人民日報》曾以“關稅壁壘帶來的剝膚之痛”形容貿易戰對企業的沖擊。
網絡擴展解釋
“剝膚之痛”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1.詞義解釋
- 含義:字面指皮膚被剝去的痛苦,比喻因受害極深而引發的劇烈痛苦或深刻傷害。
- 感情色彩:含貶義,多用于描述難以承受的災難或遭遇。
2.出處與典故
- 最早文獻:出自《周易·剝》卦:“剝床以膚,兇。”原指床席被剝蝕至肌膚,預示兇險,後引申為切身的災禍。
3.語法與用法
- 結構:偏正式成語,常作賓語。
- 典型搭配:多與“承受”“經曆”等動詞連用,例如:“這場災難帶給他剝膚之痛。”
4.近義詞
- 切膚之痛:兩者意義相近,均強調親身經曆的痛苦,但“剝膚之痛”程度更深,側重外界強加的傷害。
5.例句與語境
- 示例:“戰亂中失去至親的剝膚之痛,讓他終生難忘。”
- 使用場景:適用于描述自然災害、戰争、重大變故等造成的深刻創傷。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相關成語(如“剝床及膚”),可參考《漢典》或《周易》注疏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安擾百利白楊寶玦苞丘變機伯克測算乘機打劫呈送重犯翠茵大鳳蕩兀打造跌仆奉送蓋泉館僮歸塘寒窗豪強皓曜黃金芝化生金盆隳惰教具羁跼急人駒駒拘神遣将列翅裂開麓薮買直女公子爬山越嶺骈斬辟萃巧語花言清斝期牛秦牢遶束柔毛少說示愛十二表法虱虮熟地順說屬綴四腳拉叉鎖定唆訟鐵鹞子投壺電笑微象歇手洗頸就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