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舶的意思、寶舶的詳細解釋
寶舶的解釋
裝載珍寶的船。古代多指從事海外貿易的船舶。 唐 劉禹錫 《南海馬大夫遠示著述兼酬拙詩辄著微誠再有長句》:“連天浪靜長鲸息,映日帆多寶舶來。”
詞語分解
- 寶的解釋 寶 (寳) ǎ 玉器,泛指珍貴的東西:寶貝。寶劍。寶物。寶藏(刵 )。國寶。財寶。珍寶。傳(俷 )家寶。如獲至寶。寶貴。 帝王的印信,借指帝位:寶座。登大寶(皇帝登基)。 敬辭,用于稱别人的,寶地。寶
- 舶的解釋 舶 ó 航海的大船:船舶(對船的通稱)。巨舶。海舶。舶來品(指外國輸入的貨物)。 筆畫數:; 部首:舟;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寶舶
一、字義分解
-
寶(寶)
- 本義指珍貴之物,引申為貴重、珍奇。《說文解字》釋為“珍也”,《玉篇》稱“珍寶”。在“寶舶”中強調其承載物品的珍稀性。
- 來源:《說文解字》《玉篇》。
-
舶
- 專指航海的大型船舶。《正字通》注:“舶,大船,今江南泛海船謂之舶”,特指遠洋貿易船隻。
- 來源:《正字通》。
二、整體釋義
“寶舶”指古代載運珍寶、貢品或貴重商品的遠洋海船,多見于海上絲綢之路貿易。其核心含義包含兩層:
- 船舶屬性:特指大型航海商船,具備跨洋航行能力;
- 貨物價值:所載貨物以珠寶、香料、絲綢等奢侈品為主,象征財富與地位。
三、古籍例證
-
唐宋文獻:
- 《新唐書·地理志》載“南海舶,外國船也……俗謂之寶舶”,明确将外國商船與“寶舶”關聯;
- 宋代趙汝適《諸蕃志》描述商船“舶舟深闊各數十丈,商人分占貯貨,謂之寶舶”。
- 來源:《新唐書》《諸蕃志》。
-
詩詞印證:
- 明代王偁《賦得九日登高》詩雲“寶舶遙分貢,珠宮迥結樓”,反映寶舶作為貢品運輸工具的職能。
- 來源:《列朝詩集》。
四、文化内涵
“寶舶”是古代中國海洋貿易的象征,承載三大文化意義:
- 經濟價值:代表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如《宋史》載“寶舶歲至,獲利百萬”;
- 技術标志:體現造船與航海技術的巅峰,如宋代“神舟”寶舶載重達萬石;
- 中外交流:作為文化載體,促進宗教、藝術跨洋傳播(如佛教經卷隨寶舶傳入)。
權威參考文獻
-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 《新唐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 《諸蕃志》(馮承鈞校注本)
- 《中國古代航海史》(海洋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寶舶”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寶舶(拼音:bǎo bó)指裝載珍寶的船舶,古代多用于指代從事海外貿易的大型商船。這一詞彙常見于唐代文獻,反映了當時海上貿易的繁榮。
詳細解析
-
詞義拆解
- 寶:本義為珍寶,引申為貴重之物。
- 舶:指航海用的大型船隻,如“海舶”“商舶”。
組合後,“寶舶”特指運輸貴重貨物的貿易船隻。
-
曆史背景
唐代海上絲綢之路興盛,商船常攜帶絲綢、瓷器、香料等貴重商品進行跨國貿易,“寶舶”一詞即源于此背景。
-
文學引用
唐代詩人劉禹錫在《南海馬大夫遠示著述兼酬拙詩辄著微誠再有長句》中寫道:“連天浪靜長鲸息,映日帆多寶舶來。”,生動描繪了海上商船雲集的景象。
用途與延伸
- 貿易象征:代指古代海上貿易的繁榮,如“寶舶來”形容商船頻繁往來。
- 文化意象:在詩詞中常與“帆”“海”等意象結合,體現對外交流的開放态度。
例句參考
- 古籍例句:“映日帆多寶舶來”(劉禹錫詩)。
- 現代用法(比喻):“博物館中的文物,宛如一艘艘寶舶,承載着千年文明。”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籍釋義、文學引用及曆史背景,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唐代經濟史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鶴子百奸抱戴卑迖扁桃腺冰糖谄惑臣鄰遲暮之年從飨挫過地崩山摧地方民族主義蹲膘恩信耳視凡目分役幹輔歸輸古門弘和回川姜牙交辟桀宋解役金鷄獨立蹶角受化攬貨老昧掠襲柳色涖政麪包圈木坡牛具鈕孔飄鼓碻當凄颷氣竭聲澌窮岩棄妾起塔染毫入闱桑皮紙上谄下渎省道奢遮署字坍圮帖伏體己錢绾組小方脈協台習故安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