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風骨的意思、風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風骨的解釋

1.指人的品格,性格。《晉書·赫連勃勃載記論》:“然其器識高爽,風骨魁奇, 姚興 覩之而醉心, 宋祖 聞之而動色。” 宋 王禹偁 《右衛上将軍贈侍中宋公神道碑》:“以公名家子,又 後唐 之出也,且風骨俊秀,異乎諸孤。” 胡先驌 《詩别蕭叔絅燕京》:“ 蕭郎 二十風骨奇,嶄然頭角何嶷嶷。”

2.指剛正的氣概。《北齊書·武成十二王傳論》:“ 文襄 諸子,鹹有風骨。”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一:“ 文恭 少年渾涵端重, 文達 正當以風骨勖之,何反慮其過剛?殊不可解。”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蓮蓬人>詩》:“掃除膩粉呈風骨,褪卻紅衣學淡妝。”

3.古典文藝理論術語。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風骨》:“是以怡悵述情,必始乎風;沉吟鋪辭,莫先於骨。故辭之待骨,如體之樹骸;情之含風,猶形之包氣。結言端直,則文骨成焉;意氣駿爽,則文風清焉。”

4.意謂端直的言辭和駿爽的意氣統一結合為詩文的“風骨”。 唐 陳子昂 《<修竹篇>序》:“ 漢 魏 風骨, 晉 宋 莫傳。”

5.指文學作品剛健遒勁的格調。 宋 孔平仲 《續世說·品藻》:“ 許景先 之文,如豐肌膩理,雖穠華可愛而微少風骨。” 清 錢泳 《履園叢話·譚詩總論》:“ 唐 人五古凡數變,約而舉之,奪 魏 晉 之風骨,換 梁 陳 之俳優。”

6.指詩文書畫的風格。《魏書·祖瑩傳》:“文章須自出機杼,成一家風骨。” 南朝 齊 謝赫 《古畫品錄·曹不興》:“觀其風骨,名豈虛成。”《法書要錄》卷六引 唐 窦臮 《述書賦下》:“ 開元 應乾,神武聰明,風骨巨麗,碑版峥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風骨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剛健有力的精神氣概與内在品格,既可用于形容人的氣節操守,也常見于文藝批評領域,強調作品剛勁有力的藝術風格。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人格氣節

    指人剛正不阿的品格與堅貞的操守。如《晉書》載劉裕評桓玄:“風骨不逮其父”,即指其氣節不如父輩剛毅。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文藝作品的剛健風格

    在文學藝術中,特指作品蘊含的雄渾有力、氣勢剛健的美學特質。南朝劉勰《文心雕龍·風骨》提出:“結言端直,則文骨成焉;意氣駿爽,則文風生焉”,強調語言端正有力為“骨”,情感昂揚爽朗為“風”。

    來源:劉勰《文心雕龍》(中華書局校注本)


二、詞源演變


三、現代應用

  1. 人格象征

    如“文人風骨”指知識分子堅守道義、不媚權貴的獨立精神。

  2. 藝術批評術語

    評價作品時,強調其内在力量與精神高度,如“建安風骨”特指漢末詩歌悲涼慷慨的風格。


四、權威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風骨”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其含義可從多個維度解析:

1. 基本含義
指人剛正的氣概與頑強的精神氣質,如《南史·宋武帝紀》中“風骨奇偉”形容人物品格堅毅。在藝術領域,則指作品具有獨特風格和力量,如書法、繪畫或文章需“自出機杼,成一家風骨”。

2. 文學理論中的定義
南朝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提出“風骨”是文學創作的核心标準:“風”指情感表達的感染力,“骨”指語言結構的剛健,二者結合形成作品的内在力量與格調。

3. 曆史人物與典故
《北齊書》以“風骨”評價文襄諸子的氣節,魯迅詩句“掃除膩粉呈風骨”則借喻高潔品格。晉代赫連勃勃因“風骨魁奇”被史書稱頌,體現其器識與人格魅力。

4. 藝術領域的延伸
強調創作需兼具個性與力度,如《魏書》提到文章應突破陳規,形成獨特風格。書畫中也以“風骨”形容筆法遒勁、意境深遠的作品。

5. 現代意義
“風骨”已演變為對堅定品格和精神境界的概括,常用于贊譽堅守原則、不隨波逐流的個體或群體,成為中華文化中理想人格的象征之一。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案例,可參考《文心雕龍》《晉書》等典籍,或查閱權威詞典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拔救報雪比像跸禦成分吃不了兜着走赤紫崇嶐籌募揣事吹筒誕倨丹居亶州得辛斷辟肥瘠輔牙相倚歌弦拱動公章鈎緣子棺椟骨突橫行略紅玉話碴輝爛蕙畹家夫人疆梁狡豎膠體介鱗開腔筷子流布李下瓜田毛厘孖氈鳴驢牌手囚牢喪檢三面山郭燒包少差首祚四楞锏素骐素刃宿柔铤天黥題記停睛飨祀霄元小忠些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