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敕的意思、奉敕的詳細解釋
奉敕的解釋
亦作“ 奉勅 ”。1.奉皇帝的命令。 南朝 梁 任昉 《奉敕示<七夕>詩啟》:“臣 昉 啟,奉敕,并賜示《七夕》五韻。”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一:“﹝ 曹彬 ﹞既平 江南 回,詣閤門入見,牓子稱:‘奉勑 江南 勾當公事回。’”
(2).指奉師長之命。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六:“妾,月府侍書女,與生有緣。今奉勅賚書 南海 ,生當偕行。”
詞語分解
- 奉的解釋 奉 è 恭敬地用手捧着:奉觞(舉杯祝酒)。奉獻。奉祀。奉承(恭維,讨好。“承”讀輕聲)。 尊重,遵守:奉公守法。奉為圭臬(把某些言論或事物當作準則)。奉行故事(按老規定辦事)。 敬辭,用于自己的舉動涉
- 敕的解釋 敕 ì 帝王的诏書、命令:敕命。敕書。敕封。奉敕。宣敕。 告誡:申敕。戒敕。 古同“饬”,整頓。 筆畫數:; 部首:攵;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奉敕”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字面構成
“奉”意為恭敬接受,“敕”指皇帝诏令,組合後字面含義為“恭敬地接受皇帝命令”。
二、基本解釋
-
奉皇帝诏令(主要用法)
- 南朝梁任昉《奉敕示<七夕>詩啟》記載:“臣昉啟,奉敕,并賜示《七夕》五韻”。
- 宋代歐陽修《歸田錄》描述曹彬平定江南後“奉勑江南勾當公事回”。
-
奉師長之命(引申用法)
- 清代袁枚《隨園詩話》記載神話故事中“今奉勅赉書南海”。
三、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公文、史籍中,描述官員或下屬接受皇命或尊長指示的場景。如明代瞿式耜記載火炮“奉敕為安邊靖虜鎮國大将軍”,體現皇權授命特征。
四、近義詞
奉旨、遵旨、承命(注:此為補充說明,未直接引用搜索結果)
通過不同朝代文獻例證可見,“奉敕”在古代政治體系中具有明确的等級指令特征,既體現皇權權威性,也延伸出對尊長指示的遵從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奉敕(fèng chì)是指按照上級的命令或指示來執行某項任務或行動。這個詞由兩個部首構成:奉(fèng)和敕(chì)。奉表示依從、順從,敕表示命令、指示。奉敕的字形比較簡單,由6個筆畫組成。
《奉敕》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官方文書。在古代,皇帝或上級官員通常會下達一些特殊的命令或指示,以修正某種情況,解決某個問題,或者執行某項任務。這些命令或指示會被書寫在特定的文書上,稱為“敕”文。而執行這些命令或指示的行為被稱為“奉敕”。繁體字“奉敕”與簡體字一樣。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包括一些字的形狀和筆畫的書寫方式。據我了解,《奉敕》這個詞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與現代基本一緻,隻是在字形上有輕微的變化,但整體意思和用法并無二緻。
以下是一個關于“奉敕”的例句:上級敕令,我們必須奉敕全力配合。
與“奉敕”相關的組詞有:“奉行”、“奉告”、“奉勸”等。這些詞都包含了奉從、依從的意思,與“奉敕”有一定的聯繫。
與“奉敕”相近的詞語有:“遵命”、“接受命令”等。這些詞彙也表示遵從上級的命令或指示,但使用的場合和語境可能有所不同。
至于反義詞的話,與“奉敕”相對的詞彙并不是一個常見的搭配,因為“奉敕”本身就是表示依從命令的意思。如果非要找一個相對的詞語,可以考慮“違抗”、“不順從”等詞彙。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