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比的意思、逢比的詳細解釋
逢比的解釋
夏 關龍逢 和 商 比幹 的合稱。 晉 葛洪 《抱樸子·嘉遯》:“ 逢 比 有令德之罪, 信 布 陷功大之刑。” 清 陳田 《明詩紀事辛籤·淩義渠》:“能為 逢 比 者視碎首濺血,仍無異於退食委蛇。” 清 譚嗣同 《仁學》七:“而 逢 、 比 、 屈原 、 伯奇 、 申生 之流,遂銜寃飲恨於萬古之長夜,無由别白其美。”
詞語分解
- 逢的解釋 逢 é 遇到:逢遇。久别重逢。逢兇化吉。狹路相逢。 迎合,巴結:逢迎。逢君之惡。 姓。 遇遭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 比的解釋 比 ǐ 較量高低、長短、遠近、好壞等:比賽。比附。對比。評比。 能夠相匹:今非昔比。無與倫比。 表示比賽雙方勝負的對比:三比二。 表示兩個數字之間的倍數、分數等關系:比例。比值。 譬喻,摹拟:比如。比
網絡擴展解釋
“逢比”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來源綜合分析:
一、主要含義
“逢比”指夏朝的關龍逢和商朝的比幹兩位曆史人物的合稱。他們以忠谏著稱,但因直谏君主而遭殺害,成為忠臣典範。這一用法多見于古籍和文學作品中:
- 出處:晉代葛洪《抱樸子·嘉遯》提到“逢比有令德之罪”,清代譚嗣同《仁學》也引用此典,強調他們的悲劇性。
- 象征意義:常用來代指忠貞不屈卻蒙冤的臣子,或隱喻因正直而遭禍的境遇。
二、其他可能的解釋
部分字典(如)提到“逢比”為成語,意為“遇到相似的人或事物”,但此解釋與其他權威來源(如漢典、古籍引用)存在沖突,可能屬于誤植或混淆。建議優先采用曆史人物合稱的釋義。
三、使用場景
- 文學引用:多用于詩詞或議論文,借古諷今或贊頌氣節。
例:清人陳田《明詩紀事》用“能為逢比者視碎首濺血”形容忠臣的悲壯。
- 曆史評價:讨論古代君臣關系時,常以逢、比為例說明直言進谏的風險。
四、注意
若在文獻中遇到“逢比”,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若涉及人物典故,通常指關龍逢與比幹;若描述事物相似性,可能是對詞語的誤用或另有所指。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逢比》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逢比(féng bǐ)是一個中國漢字詞語,意思是參照、對照。它用來表示将某個事物與另一個事物進行比較,以衡量或評價其特點、品質或價值。
拆分部首和筆畫:
《逢比》這個詞由“辶”和“比”兩個部首組成。“辶”是一個表示行走的部首,古代以一人行走形态來代表“辶”。它在這個詞中表示動作的進行或隨行。“比”是一個表示比較的部首,古代以兩枚平行的線來表示,代表将兩個事物進行對照、比較。
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
《逢比》這個詞的來源比較難以确切确認。它最早出現在唐代的文獻中,可能具有更早的産生時間。在古時的漢字寫法中,沒有“逢比”這個具體詞形,而是使用相應字義的其他字或詞來描述相同的概念。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對詞義的表達是相同的,即參照、對照。
例句:
1. 我們可以逢比不同品牌的手機,選擇最適合自己的。
2. 在做研究報告之前,我們應該逢比不同的觀點和數據。
3. 逢比之後才能做出最理想的選擇。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與《逢比》相關的詞彙有:
組詞:對比、比較、對照、比照
近義詞:參考、比對、相對
反義詞:獨立、獨斷、不比較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