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芬飶的意思、芬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芬飶的解釋

芳香。語本《詩·周頌·載芟》:“有飶其香,邦家之光。” 毛 傳:“飶,芬香也。” 唐 鄭善玉 《唐儀坤廟樂章·雍和》:“籩豆靜嘉,簠簋芬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芬飶”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芬”和“飶”兩個表香氣的字素構成。其中,“芬”本義為花草散發的清雅香氣,《說文解字》釋作“草初生其香分布”;“飶”則特指食物蒸煮後散發的醇厚香氣,《詩經·周頌·載芟》有“有飶其香”之句,漢代鄭玄注曰“飶,芬香也”。

二字連用最早見于漢代典籍,如劉向《九歎》中“懷芬香而挾蕙兮”與“飶幽幽而彌馨”的并置描寫,後經詞彙化形成“芬飶”,用以強調香氣的馥郁綿長。該詞在曆代文學作品中多用于形容祭祀供品、佳肴或花卉的芬芳氣息,如宋代李廌《德隅齋畫品》記載畫作中“芬飶襲人”,清代厲鹗《東城雜記》描述佛供“芬飶盈室”。

現代漢語中,“芬飶”屬于生僻詞,常見于古典文獻研究與文學創作領域。其語義特征包含三重維度:一是香氣的複合性,融合植物清香與食物醇香;二是香氣的持續性,通過“飶”字強調氣息缭繞不散;三是用典的莊重性,多與祭祀、宴飨等典儀場景關聯。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芬飶”的詞義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芬飶(拼音:fēn bì)指“芳香”,形容香氣濃郁、芬芳宜人的狀态。該詞源自古漢語,屬于較為典雅的表達。

詳細解析

  1. 詞源與構成
    源自《詩經·周頌·載芟》中的“有飶其香,邦家之光”,其中“飶”本義為食物的香氣(毛傳注:“飶,芬香也”)。後與“芬”結合,強化對香氣的描述。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古漢語語境,如唐代鄭善玉的詩句“籩豆靜嘉,簠簋芬飶”,描述祭祀器皿中香氣缭繞的場景。

  3. 注意差異
    部分資料(如)可能因字形相似或輸入錯誤,将“飶”誤作“飛”(fēi),導緻拼音和釋義偏差。實際應以《詩經》注音“bì”為準,避免混淆。

拓展補充

“芬飶”的同義詞包括“芬芳”“馥郁”,反義詞如“腥臭”。其結構為聯合式,屬形容詞性,適用于書面表達。

别人正在浏覽...

愛寵謗焰才器倉窌橙圃馳望丑座從長計議從橫淬琢怠窳電鈕雕栊調疏氐首窦錦廢語沸躍甫能府元古董含垢藏疾寒廉會見獲刈賤字緝緝鯨海久持客鬓嚨喉螺填爐溫旅拜螞蚱朦充缪蔔牛彎飄歘皮褥蒲葵箑強食入細蛇無頭而不行雙桂聯芳舒嘯肆欲迢越鐵齒杷體審銅駝街土坎慰薦僞人五态下話響馬仙骨歇業析伐